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时评 > 

遏制浪费应法治德治结合

来源:时间:2021-03-10 14:31


  据新华社消息,12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今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珍惜粮食、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人忘记了“粒粒皆辛苦”,也不能做到“有粮常想无粮时”,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无论是公务接待还是私家宴请,宴席散时总是吃得少剩得多。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餐饮浪费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整治。
  笔者认为,眼下许多食品浪费现象得以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约束、制裁食品浪费行为的全国性专门法律规定,尤其是对于浪费造成的损失因缺少专门法规而难以处理,有章不循、无法可依让食品浪费现象积重难返。
  制止浪费,强化节约观念,既要采取思想教育等德治手段,还要运用行政处罚等法治手段,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惩治浪费和倡导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其生命力在于执行。对于制止餐饮浪费而言,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是遏制“舌尖上浪费”更强有力的举措,结果怎么样,最终取决于能不能执行落地和执行落地的效果如何。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粮食浪费现象能够长期存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法问题。事实上,国内各地各级管理部门多年来已经制定出许多关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法规,如果能够真正落实,许多浪费问题也会得到相应解决。现在出台全国性法律规范,实际上是在做好反对浪费“法治方案”的“后半篇文章”,这就需要在落实落地上下功夫,在严格执法上下功夫,让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努力实现务实和管用相统一,以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向“舌尖上浪费”说“不”,让节约新风在华夏大地上劲吹。
  不言而喻,向“舌尖上浪费”说“不”,不应是一阵风,而应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日常。希望通过宣传引导、法律规制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引导公众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