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读往来 > 

品牌·商标·广告·质量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做百年老店,创世界品牌”,几乎所有企业家都有这么一个梦想。关于品牌建设的书籍铺天盖地,理论五花八门,可是,目前的现实是,我们还缺乏世界级的品牌,我们对品牌的理解还不透,我们还经常纠缠品牌与商标、质量乃至广告的关系,没有从中理出清晰的逻辑线条。

品牌的意蕴
  品牌以内在质量为基础,以消费者或市场认可为美誉,以国家授权的商标为载体,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结晶。
  品牌很重要,自古都知道。也不是今天搞了市场经济,品牌才重要。只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换关系更为广泛、销售半径更大、市场层次更复杂,才更加凸显了品牌的重要性。在古代农耕社会,熟人间的交易居多,品牌基本上就是口碑,邻里街坊之间口口相传,“张屠夫”人咋样、肉咋样,十里八村妇孺皆知,“人品”就是“肉品”,就是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大多卖给陌生人,吃过“张屠夫”的猪肉,未必识其人,更未必知其为人,对“张屠夫”的了解,大多通过其“肉品”。此时,只有透过凝聚商品质量的品牌,才能了解商品提供者的人品。
  品牌,是内在品质或质量与外在市场影响力的结合体。过去营销界流传着“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渠道,三流企业做产品”,都是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割裂了企业经营的内在关系,把企业的“流”固定在某一种经营模式上,这显然有失偏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或文化,是做产品、搞管理、抓质量、闯市场的最终结果,是企业能力的整体体现。
  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符号,即商品之名、之形象。良好的品牌,蕴藏着巨大的信任价值,具有强大的市场力量。市场经济越发达,消费者越成熟,品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大。曾经有种说法,即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可口可乐还能迅速再建一个工厂,继续其在市场上的辉煌。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和力量。实际上,品牌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含的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乃至产品质量、消费者认可度、市场占有率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内部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营等的整体体现。没有这些基础性、根本性的内在积累,可口可乐也罢、苹果也罢,只不过是几个毫无价值的名词。
  品牌不是独立的存在。所谓品牌,犹如一个人长期积累的声誉、人品。擦亮你的品牌,凭借的不是广告,而是内功。坏产品成就不了好品牌。铸就品牌的功夫,更多地在品牌之外。因此,从根本上说,品牌是企业家创造精神的持续外化,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商品价值的高度认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结晶。

商标是什么
  谈到品牌,就不得不说商标。商标是品牌的外在标识,是法律所赋予且认可的标志物,是区分各类商品的文字、图画、形象等设计标志。商标是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授予的商品标识,华为、王致和、同仁堂、王麻子等等,都是如此。同样的臭豆腐,如何选择?同样的剪刀,购买谁的?这就是商标和品牌的作用。在日常语境中,品牌、牌子、商标几乎是一件事,都是人们区分商品的说法。
  商标蕴含着更浓郁的法律意蕴。商标犹如身份证、户口本上的人名。同样是人,千千万万、有男有女、有胖有瘦、有大有小,如何区分?“必先正乎名”,就是先给每个人起个名字,是区分的第一步。张三和李四,代表的是两个人,张三的人品如何,李四为人怎样,最终在社会上生活的时间长了,大家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内在品性,最终短短的两三个字就代表了。如果张三不务正业、做了土匪,人们一说到张三,有人就会说:那个土匪,一辈子祸害人,名声臭了。正如秦桧,成为卖国贼的代表;正如岳飞,成为民族英雄的代表。其名字所代表的是非善恶,就是一辈子做人做事的结果了。
  注册商标,就是准许你叫这个名字,犹如家长给小孩到派出所报户口,取了名字报了户口,就变成了法律上认可的名字。但是,这个认可,只是一种称呼上的认可,并不是其内在品性或能力水平的认可。一个叫“高大上”的小孩,并不见得未来就比叫“矮小下”的孩子更成功。最终他成为好人还是坏人、君子还是小人、能人还是庸人,都要看其努力程度、环境造就乃至运气了。
  商标是品牌的载体,是创立品牌的第一步,正如小孩出生要有名字一样。但是,作为法律认可的商品之“名”,要成为叫得响的品牌,正如一个人能否成功一样,需要许多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用于某件商品,且商品要得到市场的持续认可。时间是品牌的朋友。短命的孩子、不努力的孩子成不了气候;短命的企业和它所使用的商标,同样创不出叫得响的品牌。
  认定驰名商标,是运用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商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但是,驰名商标作为一种法律认定,只是一种“阶段性存在”,也就是说,一旦商品失去了市场影响力,其所为“驰名”,也就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也是历史性的存在。打个比方说,有一天人们不喝可乐了,估计“可口可乐”也就会淹没在历史之中。在这个品牌之下赋予新的产品,新的内涵,重新适应市场需要,才有可能继续存在。所以,经过多年努力成为著名品牌,也还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这个品牌才会有生命力。我国现在的一些老字号淘汰率很高,就因为其创造力不足、适应不了新的市场需求。
  悠久的历史,会为商标注入声誉、精神乃至文化。正因为此,老字号是一种文化符号,其生命力植根于文化价值之中。正如我国的一些老字号,它们不仅是质量的象征、良心的代表,也是民众乃至民族的情感陪伴和文化记忆——它们承载着历史精神,记载着若干代人的生活追求。

质量是品牌的内核
  品牌形成的过程,就是消费者或市场不断认可的过程。消费者或市场为何认可一个品牌?是因为这个商品以其质量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品牌与质量互为表里——质量是品牌的内核,品牌是质量的外化。
  品牌与广告有关。广告是推广产品、梳理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大众媒体的流行,市场的活跃,竞争的激烈,使广告成为一门手艺,成为一个行业。广告当然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对待广告的态度上,有的企业走入了误区——他们把广告当成了塑造品牌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之初,中国人的广告意识不强,那时候,多强调“酒香也怕巷子深”,借以增强企业的广告意识,是有益且适当的。但是,在现阶段,过度夸大广告的作用,就有些不合时宜了。高质量的商品,借助适度的广告,是提高市场知名度、占有率的途径。可是,不踏踏实实做研发、做产品,只想砸钱做广告,既有违诚信原则,也终究会被市场淘汰。曾经的“标王”,大多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原因很多,内在质量不高、经营管理跟不上、创新能力不强等等,使其“名实不符”,最终退出市场。正如做人一样,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耍嘴皮子,一时也许风光无限,却难以风光一世。
  广告是一种劝说艺术,就如一个人雇佣几个吹鼓手为自己叫好。但是,到底好不好,用了才知道。消费者的体验及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产品来说,千千万万个消费者就是市场。他们最终决定一个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决定品牌的生或死。因此,从根本上说,品牌不是喊出来的。
  产品得到社会认可,根本的是满足消费者之需求,也就是人的需求。安全性、实用性、稀有性、创新性、性价比等等,都是质量的内涵。一个伟大的企业,必然把产品的质量视为命根子。
  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关。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人才,管理、技术、市场营销,无不需要人才,而这一切都与企业家的能力、境界、眼界相关。产品是企业家的“第二张脸”,这张脸最终以品牌呈现出来。产品即人品,在个意义上说没有问题。企业家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都会决定其获取利润的方式,决定其对待员工、对待消费者的态度,都会影响其管理企业、提升质量、树立品牌的方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品牌的内核。而标准是质量的量化或指标化、清晰化。要把控质量,必须制定科学的标准。正如做人一样,必须遵守法律与道德规范。否则,就只能凭主观印象或长期打交道,才能断定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行。在传统农业社会,手工产品也罢、农产品也罢,大多没有标准,基本上靠大概感觉和经验。这是一种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与今天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不同。以现代科技和流水线为标志的工业化,一切都有标准,高标准才有高品质,或者说,高品质必须用高标准引领、保障。当下,既要强化一般商品的标准化,更要逐步建立完善服务业的标准化,以此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
  品牌的形成,是个累积过程。企业是其创造者、拥有者,市场是最终的决定者。以同仁堂为例。作为有名的老字号,它是几代人不省人工、追求质量的结晶,是自身质量与消费者认可的结果。
  我们是商标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强国,这是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我国的注册商标拥有量世界第一,每年申请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不够多、实力还不够强。在迈向品牌强国的道路上还要继续努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保护好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就是对品牌发展的最大扶持。
  (作者单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行政学院)

□李清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