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读往来 > 

精心打磨 力求臻善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宣传活动之“百城看发展”篇采写体会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08-0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市场监管报社深入发现、挖掘重大主题报道这一富矿,实践“内容为王”的重大命题,开设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栏。“百城看发展”就是该专栏的子栏目。笔者撰写的湖北潜江篇——《潜江:红在根子上“潜”进无止境》和湖南常德篇——《感受沅澧大地高质量发展澎湃脉动——湖南常德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纪实》历经多次打磨,最终成稿并见报。在此结合采写过程,谈一些心得体会。

积累丰厚 沙里淘金
  写作需要素材,没有材料如同无米下锅。素材越丰厚,选择性越大,文章就越有可能写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这两句话道出了写作真谛。厚积薄发,沙里淘金,就有可能写出好作品乃至精品。
  一名好的记者,首先是一位称职的资料员。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使得收集素材更为便捷,渠道更加丰富。收集某个城市资料,我们可以先登录该城市官网或下载城市App,了解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特色、美食特色、特别景区、时代人物等,尽可能多地掌握各方面信息,从而了解城市的发展脉络。我们还可以求助百度等搜索引擎,了解其他媒体关于这座城市的报道;或去图书馆,查阅城市年鉴。
  通过多种渠道,两座城市的材料,笔者前前后后积累了十几万字,从而做到胸中有数。在广泛收集素材的基础上,笔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城市印象。

提炼取舍 决定成败
  提炼是通讯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谈的提炼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主题的提炼,另一层是素材的取舍。主题提炼得好不好,对一篇通讯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篇通讯要想有好的社会效果,其主题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的精神,代表时代的主流,要想方设法把新闻主题同时代精神、时代需要联系起来,以求收到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相统一的最佳效果。
  在包罗万象的素材中,如何捕捉到城市的闪光点?这是对记者的最大挑战。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漂亮的词句犹如一堆铜钱,文章的主题就是穿钱的线,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像散落一地的铜钱,显得杂乱无章。提炼主题犹如沙里淘金,更多的是依靠平时的积累。要从登高望远的理性高度,通过敏锐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研判所掌握的素材,进行深度思考分析,从而提炼出新闻主题。
  笔者反复研读收集的大量素材,分析认为潜江的虾稻产业发展很有特点,常德的“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颇具代表性。不过,材料对文章而言,只能作为副产品,主体还是要采撷鲜活的事实。确立新闻主题后,笔者拟定采访提纲,在此基础上展开采访,包括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为此作出的贡献,从而捕捉到真实的细节。
  写作材料少了不行,多了也发愁,东也舍不得,西也舍不得,如果堆砌材料,主题反而显得不突出。因此,素材取舍得好不好,不仅影响着为主题服务的效果,还会造成文章的臃肿和凌乱。这里有个基本原则,即从小切口入手反映大主题,材料的取舍要依据主题的需要,选用的材料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意义。即使细节再生动,情景再抓人,只要和主题无关,就要毫无保留地坚决舍弃。

精心修改 事半功倍
  传说《吕氏春秋》成书后,悬之国门,千金不能易一字。笔者常想:这可能是一种神话。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笔者越来越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有人认为,新闻是易碎品,有时效性,哪里有时间容你修改?新闻是易碎品不假,但这不能成为不认真修改的理由。写消息在较短时间内修改两三遍没问题;写通讯需要沉淀,写好最起码搁上两三天,捂一捂再看,肯定有不满意的地方,这时再修改也不迟。
  笔者见报的两篇城市篇稿件,均是数易其稿而成。像潜江篇,光开头就修改了七八回,有些内容虽然自我认为精彩,展开就像是一幅画卷,但放到整篇文章中,却感觉和文章的主题有些脱离,只能忍痛舍弃。
  一篇佳作,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写作就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甚至有时候要咬文嚼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写作的真谛。

□赵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