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管执法 > 

推动监管更加公平有效

——陕西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综述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2-01-17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结合省情,立足实际,扎实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推动监管更加公平有效。

健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规则
  信用风险分类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通过指标项和分值实现不同等级的划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权重及评测标准将归集的企业信息量化分析,把企业的全景画像解析为数据信息,是有效推动分类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2020年5月,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市场监管综合业务系统数据资源、跨部门共享数据资源、监管对象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设计34个指标项,根据指标分值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类,开启陕西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探索性的第一步。
  2021年,针对该指标试运行期间的一些短板问题,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先后与省级其他相关部门、基层监管队伍、高校专家团队等开展座谈交流,分析研判完善指标项并上线运行陕西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系统,从企业基础信息、企业动态信息、监管信息、关联关系信息、社会评价信息等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扩充陕西省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至57项,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权重和分值,对全省112万余户企业(不含分支机构)实现赋值分类,按照风险分值由低到高将企业信用分类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4类,分值越高则风险越大。截至2021年12月1日,A类企业约5.24万户,占4.66%;B类企业约95.57万户,占84.94%;C类企业约9.91万户,占8.81%;D类企业约1.78万户,占1.59%。

关联各类业务监管工作平台
  结果应用是数据分析的目标和归宿。陕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各业务条线充分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现对市场监管工作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式的监管指导,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监管效能。
  分类监管系统与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关联,实现在检查对象库中,根据风险指数模型按分类结果选取检查对象,也可以在抽取检查对象时手动设置不同抽取比例。
  分类监管系统与市场主体监管系统关联。在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过程中,当受理失信企业申请经营异常名录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提前移出、缩短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等信用修复时,利用守信承诺制度,参考企业信用风险报告,辅助决策。
  分类监管系统与综合业务系统关联。在企业申请许可证及办理备案、变更等审批登记业务时,运用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给予实行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简化程序等更多便利化举措,对信用风险高的企业实施审慎审查,避免履职风险。
  分类监管系统与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关联。梳理重点领域监管企业清单,分类标注监管对象,探索与专业领域分级分类模型相融合,发挥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指导重点行业生产企业动态监管。

持续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
  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的构成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模型的运行过程中,要通过大量实践,根据抽查结果反馈及监管实际不断动态调整,适应基层实际和时代要求。
  在2021年企业登记事项和公示信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中,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抽查工作结合运用。针对不同风险类别,按照不同抽查比例,共抽查企业16879户。截至2021年12月,在完成检查并公示检查结果的14571户中,问题发现率近34.5%,其中C类和D类企业问题发现率达到79.6%和59%,远高于往年平均问题发现率25%,充分说明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能够切实提高监管精准性和靶向性。
  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系统上线后,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的通知》,全面部署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工作。全省上下闻令而动,充分利用分类系统开展抽查检查工作,根据不同信用风险类别,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既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监管效果,又防止任意检查和执法扰民。其中,西安市未央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协调人社局、住建局参考运用分类结果,定向选取辖区内建筑类企业,从分类结果为C类和D类的企业中按照5%的比例抽取221家联合抽查,有效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其他相关部门参考运用分类结果。

□李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