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品牌响起来 姜农富起来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推动乡村振兴掠影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2-09-28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走进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兴化村兴发家庭农场,放眼望去,数十亩白姜茎秆粗壮、叶片舒展;近处10多名姜农正在抢收生姜,乳白饱满、通透闪亮的生姜堆满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姜香芬芳。
  “铜陵白姜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呢!”64岁的农场主朱贤发介绍起白姜种植历史,如数家珍。
  铜陵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郁,可食药两用,素有“中华白姜”之誉,是铜陵一张亮丽的名片。
  “早些年,因铜陵白姜种植经营分散也没品牌,市场良莠不齐,产业发展缓慢。”铜陵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胡永明介绍说。为提升白姜核心竞争力,铜陵决定走品牌发展之路。2009年,“铜陵白姜”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又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
  “地理标志注册后,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铜陵市白姜研究会副秘书长阮雨功说。尽管今年铜陵白姜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减产近四成,但因品牌过硬,预计产值仍超两亿元,带动产业链上近万人增收致富。
  朱贤发是最早一批加入铜陵白姜研究会的成员。在使用地理标志的同时,品牌意识很强的他为自家种植的白姜注册了图形商标。“10年前没商标时每公斤只能卖4元至6元,现在每公斤能卖24元至30元。”朱贤发说。他家的37亩白姜可以带动30余名姜农务工,每人年增收0.5万元至2万元不等。
  在铜陵市大通镇金华村的佘家贡姜厂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着清洗、去皮、腌制、加工、包装;厂房外,架子上晒满了生姜,不时有车辆将成品白姜运出,一派繁忙景象。工厂负责人金如林介绍,新鲜白姜经加工,品质最优的每公斤售价可提升至百元,依然供不应求。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给白姜生产加工企业带来“真金白银”。4月25日,铜陵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铜陵白姜地理标志融资银企对接会。“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核准使用企业可在我行办理惠农e贷(姜农贷)等金融产品,无须抵押物,贷款额可达5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铜陵分行副行长李永亮表示。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姜企融资千万元。
  为进一步保障铜陵白姜生产企业利益,2021年,铜陵市市场监管局携手铜陵市白姜研究会,共同为铜陵白姜证明商标投保,开安徽省地理标志商标投保之先河。6月,铜陵市白姜研究会与人保财险铜陵市分公司续签保险合作协议,铜陵白姜投保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我们将不断完善铜陵白姜全生命周期保护保险产品,进一步发挥地理标志促进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知识产权力量。”胡永明说。

□章 洋 朱成洋 吴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