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教育培训及健身行业 消费现状及风险解析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3-21

  近年来,教育培训、健身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相关的消费纠纷数量也明显增多,霸王条款、虚假宣传、违规经营、拖延退费等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笔者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和健身场所消费现状及风险进行调研,并结合基层市场监管工作经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现状分析
  校外培训“热度不减”,消费支出持续走高。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教育培训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孩子超前培训、抢跑学习已成常态,教育培训成为消费“刚需”且持续增长。根据浙江省台州市对1991个家庭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77.15%的被调查家长表示其孩子参加了校外培训。适龄学童中,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参加校外培训的占比37.78%,从小学开始参加校外培训的占比52.46%,从初中开始参加校外培训的占比72.46%,培训逐渐朝低龄化方向发展。在教育培训支出方面,45.7%的家长表示一年花费5000元至1万元,31.53%的家长表示一年花费1万元至2万元,21.76%的家长表示难以承受。
  考公考研“持续升温”,消费意愿不断上涨。在学历内卷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大环境下,毕业生参加研究生或公务员考试成为热潮。据统计,2023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74万人,2023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250万人,而2023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1158万人,毕业即考试,成为了趋势。考试竞争难度的加剧,拉动考生参培意愿的提升,带动了教培行业复苏。笔者在对浙江省台州学院应届毕业生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超五成的受访学生表示已报名参加研究生或者公务员考试,其中参加各类教育机构培训的人数约占报考人数的63%,缴纳费用低至2000元,高至5万元不等。
  全民健身“风潮兴起”,消费人群逐年递增。人民网“人民爱健身”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发布的《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我国7岁及以上年龄人群中,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5%,较2014年调研时增长18.5%。其中,68.5%的成年健身者曾得到过科学健身指导。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健身付费会员呈现连续五年增长,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健身会员达到7513万人。

存在问题
  预付式消费套路多,交费容易退费难。教育培训及健身机构多数采取预付式消费,部分机构利用文字条款漏洞与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合同,在机构跑路后易引发“退费难”的问题,催生消费纠纷。主要问题包括:因培训课程时间地点调整无法达成一致、收费标准不统一、体验与服务不佳等引发退款纠纷,比如拖延退款、退款收取高额费用、对赠课的退费算法各执一词等。部分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企业面临倒闭无法退费的集中投诉增多。如近期的中公教育“协议保过班”退费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临海市消保委系统受理的有关浙江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不履行合同约定相关投诉达161起,经调查,该机构共涉及退费纠纷逾400起,涉及金额超1000万元。
  行业准入缺乏标准,从业资质难辨别。以健身机构为例,目前健身行业人员配备标准缺失,资质证书种类繁多,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证书辨别教练的真实专业素养。笔者通过某电商平台搜索“健身教练证”发现,办理教练证、瑜伽证的商家就有200余家。商家表示,办理这些证书都不需要培训及考试,只要填写基本信息并支付费用,就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相应资质证书,最快7天就可以拿到证书。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服务质量难保障。部分商家缺乏诚信经营理念,为加大自身竞争力,宣传一些实际没有的资质、现实不能提供的服务,或者通过夸大培训教学水平、开展“焦虑营销”等诱导消费者办卡缴费。而消费者在消费时往往会发现承诺与实际服务脱钩,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对策建议
  强化部门协作,凝聚监管合力。联合发改委、教育、商务、银行、市场监管等部门,推动建立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体制机制。通过定期共享机构预收费监管信息、定期开展风险预警通报、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定期开展综合联动执法等方式,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的协同监管,改变目前主动监管少,主要依靠举报和投诉的被动监管局面。
  强化标准建设,填补监管空白。加快教培及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建设,完善强制性从业人员职业准入资质制度;设立从业标准和门槛,明确行业服务规范,建立从业机构和人员“黑名单”等制度,倒逼教培及健身机构依法依规开办;加强对资质认证机构的监管,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追责机制。
  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多元治理。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普及相关政策文件,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机构,自觉抵制不公平格式条款合同,积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提升规避风险能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消费纠纷解决效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呼吁社会共治,推动监管主体多元化,调动行业协会、群众等多方社会力量,共促教培及健身机构规范开办和健康发展。

□浙江省临海市市场监管局 周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