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识险清患” 重庆市大渡口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发布时间:2025-07-19

“老板,您这货架上的火腿肠已经超过保质期10天了,根据食品安全法,我们依法对这部分过期食品进行扣押,并立案调查。”7月10日,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某社区超市内,九宫庙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手持执法记录仪,正对经营者现场普法。

这是该所今年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所针对辖区人口密集、食品经营主体量大面广的特点,以“识险清患”为核心,通过“精准排查+铁腕执法+长效管控”组合拳,累计排查食品经营单位500余家次,整改隐患70处,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7件,推动辖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识险”的转变。九宫庙街道地处大渡口老城区核心区域,聚集了农贸市场、校园周边、老旧小区商铺等复杂业态,食品经营主体超500家,其中小餐馆、社区超市、农贸市场经营户占比高,食品安全风险点多面广。如何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该所创新建立“三级排查”机制:一级排查由执法人员每周对重点区域、重点业态开展“拉网式”巡查;二级排查依托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对辖区内5个社区的小食杂店、早餐摊进行“扫街式”摸排;三级排查发动群众通过“12315”“食安员抽考”小程序等渠道参与监督,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社会共治格局。

从“柔性指导”到“刚性惩戒”的突破。“处罚不是目的,是要让经营者从怕检查转变为要合规。”该所所长介绍,今年在办理某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时,除对该学校处以罚款外,执法人员还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食堂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代表现场监督食品加工流程,并指导校方完善“明厨亮灶”系统,将留样、消毒、晨检等环节纳入数字化监管平台。目前,该校食堂已成为辖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从“集中整治”到“常态管控”的升级。为防止问题反弹,该所推动建立“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针对小餐饮、小超市等“小散弱”主体,推出“一店一策”整改方案,提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模板、操作流程图。另一方面,联合街道、社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区”,通过树立标杆带动整体提升。辖区47家餐饮主体安装“明厨亮灶”监控,消费者可查看后厨实时画面,实现食品溯源全覆盖。(胡礼兵)

image.png

食品安全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该所用“绣花功夫”破解食品安全难题,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该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识险清患”机制,探索“智慧监管+社会共治”新模式,让食品安全防线更牢、更实、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