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9
7月15日,重庆市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地区温度将达到42℃,药品储存环境面临严峻“烤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高温季节用药安全,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暑期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执法检查行动,全力筑牢药品安全防线。
“我们要求每个冷藏设备必须同步放置经校准的温湿度计,温差超过±1℃即视为不符合规范。”高温下,冷藏药品(2-8℃)的储存条件成为检查首项重点。执法人员携带专业温湿度检测仪,深入药店、诊所、医疗机构药房,逐一核对冷藏柜电子屏显示温度与内置温湿度计数据,重点排查“只看屏幕不校准”现象。
针对阴凉区药品(区分需25℃以下储存和需20℃以下储存两个类别),检查人员使用红外测温仪对货架、药柜周边环境实时测温,尤其关注靠窗、靠近阳面等易升温区域。“昨天检查一家连锁药店时,发现其阴凉区因空调故障导致温度升至28℃,当场责令停用相关药品并维修设备。”执法人员说道。
此次检查坚持“全链条、无死角”原则,从温湿度计校准到执业药师履职,从药品陈列到特殊药品管控,每一环都紧扣规范要求。
在温湿度监测管理方面,执法人员重点核查现场所有温湿度计是否按规定每年进行验证或更换,杜绝“超期服役”“数据失真”问题。“有些药店图省事,用了三五年没换的温湿度计,刻度模糊、数据偏差,这必须整改!”执法人员边记录边强调。
执业药师配备与履职情况是群众用药安全的“守门人”。执法人员采取“多维度交叉核验”,通过调取药店24小时监控核查驻店时间,比对社保缴纳记录确认劳动关系,抽查随货同行单签字笔迹,结合处方药销售台账分析实际在岗情况。对经核实存在“挂证”嫌疑的药店,立即立案调查。
针对“藏药”“挪药”等违规行为,检查人员特别关注柜台下方、收银台暗格、仓库角落等隐蔽区域,对中药饮片重点核查储存湿度(需≤60%)、养护记录完整性及近效期药品处理台账。
为斩断非法药品流通链条,检查组强化“货、票、账、款、证”一致性核查,重点比对药品购进票据、验收记录与实际库存的批号、数量,严查“票货分离”“账实不符”等违法行为。对不合格药品、近效期药品,要求企业必须提供规范销毁记录(含影像资料),严禁随意丢弃或流入非法渠道。
目前,执法人员已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60余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冷藏设备温湿度校准不及时、阴凉区温度超标、执业药师未在职在岗等问题。目前,已查处网络销售医疗器械未公示证照、备案凭证,销售劣药,经营使用过期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10余起。
据悉,该局还正在开展药品经营许可(备案)符合性检查工作,依托每周行政大厅推送的主体数据,对全区100余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建立“一企一档”检查清单,明确1个月内完成全覆盖检查。对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或拒不配合的经营主体,将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
(胡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