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读往来 > 

读报学报用报也是一种工作能力

来源:时间:2021-03-10 16:03


  从1990年当兵入伍,到2005年转业地方工作至今,30年来,我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化,读报、学报、用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始终没有丢。我认为,报纸就像是“无声老师”,它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手把手帮助我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且使我在文字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多年来,读报、学报、用报的良好习惯,为我的工作插上了隐形的翅膀。结合工作实际,借此谈谈我对《中国市场监管》读报学报用报工作的一点肤浅认识。
  首先,读报可以使我们获取精神源泉。一是报纸是精神文明的载体。一张报纸,就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行业的精神门面,也是精神文明的产物。《中国市场监管报》是市场监管系统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是系统深邃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市场监管系统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应该担负的职责和使命,体现的是新时代市场监管的精气神和价值取向,代表的是市场监管系统的旗帜和方向。
  二是报纸是权威声音的喉舌。作为市场监管总局机关报,《中国市场监管报》传递给广大读者、消费者的是党和国家的市场监管大政方针,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监管的火热情怀,当然,更多的还是国家在市场监管领域的重大决定和相关政策变化。可以说它一头连着市场监管的最高决策层,一头连着亿万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传递的是市场监管的态度、力度和温度,传播的是市场监管的权威声音,是市场监管的风向标。
  三是报纸是文化交流的窗口。《中国市场监管报》的《文化副刊》版,让广大读者和消费者在看到“四个最严”监管“利剑”的同时,也能看到背后的所思所感和人生体悟,这充分体现出一个系统对文化的态度。同时,也为广大读者和系统文字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别样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看到新时代市场监管的人文风景和为民情怀,尤其是今年融媒体端又新开设了《音伴》栏目,与《中国市场监管报》文化副刊相得益彰,“一栏一刊”正逐渐成为市场监管的文化两翼,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学报可以使我们汲取进步力量。一是可以丰富政治素养。《中国市场监管报》政治站位更高,政策理论阐述更深入、更全面。通过读报学报,可以让广大读者和基层监管干部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监管政策,便于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思想同频,监管同步,努力同向,及时汲取丰富的政治素养。
  二是可以弥补业务不足。在新时代的市场监管体制下,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范围更广,成了“超大局”,从食药监管到价格监督,从消费者权益维护到知识产权保护,从特种设备检测到计量监督等等。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中国市场监管报》能够紧贴基层监管实际,紧紧围绕“大”字作文章,开设了《公平执法》《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特检天地》等业务专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及时弥补了基层监管干部业务知识不足的问题。
  三是可以提升舆情应对水平。我注意到在新媒体快速崛起人人都是记者的当下,《中国市场监管报》与时俱进,着眼于提升市场监管舆情应对能力的现实需要,开设了《预警交流》《法制经纬》《消费维权》等业务版面,从市场监管执法、维权、风险预警和防控的角度,为广大读者和基层市场监管干部提供了个性化“精神食粮”,这些舆情应对、风险防控的实操性经验文章,犹如无声之师,潜移默化提升了基层监管干部舆情应对和风险防控能力。
  最后,用报可以使我们体现工作价值。当然,我们读报学报的主要目的除了了解监管政策和工作动向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流工作,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一是帮助解决“向谁学”的问题。《中国市场监管报》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宽广的办报视野,能够及时把握报道方向,博众家之长,扬自家之风,及时宣传报道一些市场监管领域的先进典型和亮点做法,而且见人见事,无形之中帮助基层监管人员解决了向谁学、学什么的问题。
  二是帮助营造“跑在前”的氛围。通过读报学报还可以积极营造对标先进、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互相学习借鉴,及时学习别人的,进而形成自己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落实成效始终与时俱进,确保走在前列。
  三是帮助解决存在感的问题。读报学报的落脚点在于运用,通过读报学报既要着眼于解决自身能力不足、工作办法不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报纸这个大平台,及时有效宣传好本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更多同行能够通过《中国市场监管报》领略本单位的风采,提升自身的获得感。

□赵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