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是立春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耀着瓦洛村,彝族姑娘曲木金静脸上洋溢的笑容,一如眼前的阳光,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早就从驻村扶贫干部宿敏那里听说瓦洛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其中“一门三状元”的故事,记者一直想去村里亲眼看看彝家村寨的幸福生活。
3日一大早,天还未亮,记者就从成都出发,驱车7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小凉山深处的目的地。
瓦洛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乡1200多米高的大山上,云雾缭绕,山清水秀,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彝家新寨错落有致,墙壁上一幅幅彝家风情壁画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精致。前来瓦洛村的游客们给这里起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云上瓦洛”。
时光倒回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209户人家,1300多人口;全村只种两种庄稼,土豆和玉米,一到冬天,大山上一片萧瑟。村党支部书记吉特石提回忆起过去,感慨地说,那时候从没想过还会有更好的生活等着大家!
一切,就从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开始悄然改变!
自从瓦洛村成为乐山市市场监管部门(当初包括原工商、质监、食药等部门)的7个定点帮扶村之一,帮扶单位向帮扶村派出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帮扶,誓言“不脱贫不回城”。
就在扶贫工作队入驻瓦洛村第二年,帮扶单位多方筹集资金,修通了村里连接乡上的近3公里公路,一下子拉近了瓦洛村同外界的距离。
在随后的帮扶中,乐山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瓦洛村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精准实施“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
本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思路,驻村工作队因势利导,对瓦洛村不同年龄段的村民提供帮助。仅2020年,驻村工作队就联系相关部门,先后在本村组织开展了5次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近300名村民,涉及餐饮、刺绣、电焊、家政、电商等领域。
47岁的曲木阿古是村里村外的名人。他和妻子参加培训后,掌握了建筑方面的技能,到成都打工,夫妻俩每个月的收入都在1万多元。阿古和妻子靠自己的劳务收入,供3个孩子上完了大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一门三状元”佳话。
让瓦洛村村民尝到甜头的还有“产业扶贫”。近年来,驻村工作队根据瓦洛村的土地资源优势,帮助当地村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高山蔬菜以及山海椒、海南瓜、脆红李等经济作物,增加村民收入。
截至2020年末,瓦洛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3000元。其中,120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9300余元,高幅越过贫困线。瓦洛村还是乐山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局7个扶贫村全部提前脱贫,该局因此先后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乐山市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临别时,吉特石提告诉记者,就像今天的阳光一样,党的阳光也时时照耀着瓦洛村,“云上瓦洛”肯定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颜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