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0
牛年春节如期而至,我们一家三口留京过年。大年三十,我们通过视频与亲人团聚。为了让孩子看看农村放鞭炮的场面,视频还从家里延伸到村里。镜头刚出家门,我就发现马路对面的一大片垃圾不见了。
“妈,村里整修了呀?”我问。
“是呀,村里现在修得可好了,啥设施都有,跟北京一样。”婆婆自豪地说。
“以前村里规划不科学,既缺资金又缺懂行的人,基础设施不行,也谈不上农业现代化改造。去年我们村被纳入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爱人在一旁说。
“就你知道,你又没回去。”我不信他的话。
“嫂子,哥说的是真的。”视频里传来堂弟的声音,“咱们村是政府请的专家给规划的。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把以前不合规划的房舍、园地都清理了,宅基地、耕地都确权清楚,根据规划平整土地、硬化道路,设防尘网、建绿化带,增加垃圾回收点,还添了健身器材和球场,连外墙都统一粉刷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了,在村里就能做生意。”堂弟说着,把镜头往他说到的地方移动,在鞭炮闪烁的亮光中,我被眼前的变化惊呆了。
“这才一年,再回去该找不到家了。”我冲爱人说。
爱人边看婆婆发的照片,边问堂弟:“村里的地到底咋弄了?你和我说说。”
堂弟说:“就是规模化承包,承包人既有新成立的村集体企业,也有外面的大公司。种地用的都是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再没有荒地了,粮食产量也高。逢年过节村里会发些米、面、油,还给8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品,日子越过越红火。”
“还真是新农村了!你自己的公司也不错吧?”爱人问。堂弟前年开了一家贸易公司,我们都担心他的公司会受疫情冲击。
堂弟打开了话匣子:“公司还行。去年真是不容易,疫情暴发后,产品根本没有销路,资金链都快断了,差点撑不下去。幸好我们属于中小微企业,符合申请创业基金的条件,政府给我批了一万多元的补助,又减免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解了支出压力。我招了些村里的年轻人,现在摸索着搞直播带货,业绩慢慢好起来了。国家真是一心一意为咱老百姓着想,你看这疫情防控做得多好,以后谁说啥我都不信,我就信党和政府的。”
爱人带着孩子给亲人们一一拜年,我却沉浸在堂弟的话里。他肯定在不同场合说过这番话,那种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让我几乎热泪盈眶。有这样“燃”的政策和这样“燃”的百姓,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 陈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