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俺家日子有奔头儿”

发布时间:2021-04-20


  “玉星,在家不?俺碾谷子!”1月31日一大早,山东省冠县苇园村村民黄玉星正在屋里吃早饭,他开的小磨坊就来了“生意”。
  苇园村的小米,是当地顶呱呱的“特产”。用村里老人们的话来说,碾出米来,用手一摸,就知道是不是苇园村的小米。因为他们村小米米油多。
  2008年,黄玉星在村头开了个小饭店。由于小饭店地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好,黄玉星经常碰上想买苇园小米的客人。“既然村里的小米这么畅销,干脆碾米、卖米得了!”2014年8月,黄玉星关了小饭店,专门干起“小米生意”。
  “今年卖了有7万多斤。”黄玉星脑子好使,联系了2个网上平台、5个代理点,把村里的小米推向了市场。如今,村里的小米不仅卖到全国20个省份,还走出国门,卖到了丹麦、新加坡等国家。
  “玉星家可是村里的富裕户!”跟黄玉星自小一起长大的宋义章说。
  “可不敢这么说!当然,现在过日子不作难,这倒是真的。”黄玉星忙着辩解。
  给小米注册了商标,还从市场监管部门领到了小作坊登记证,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黄玉星最近又花近4万元添置了封口机。
  “今年,我计划通过网上直播带货,再增加几个代理点。”提到直播带货,黄玉星有点不好意思。2020年,他曾经试着搞过3次,但直播时都有点儿紧张,效果不太理想。
  “万事开头难,今年好好干,准能成!”他说。
  其实,最让黄玉星自豪的是他家俩娃儿。“俩孩子学习成绩都挺好,这花多少钱都买不来。”黄玉星说,“闺女上高二,在全年级1000多名学生中能排30名左右。儿子上小学,在班里也是尖子生。”
  “得让孩子们好好上学,以后为国家作贡献!你看咱国家现在多好啊!”他说。
  在苇园村,乡亲们十几年前就用上了自来水,五六年前村里就通了公路,如今大伙儿又用上了天然气。做饭、取暖,都能用“这个在过去只有城里人才能用的东西”。
  “这个冬天,我家取暖用的就是天然气,升温挺快。算下来,成本和以前烧煤差不多。但用天然气干净啊,还没污染。”黄玉星说。
  吃穿不愁,国家还给发“养老钱”,村里老人也很知足。
  “你看,那边打花棍儿(多地民间一种娱乐健身方式。——编者注)的那个,都80岁了。村里这些老人们,天天高兴着呢。”黄玉星指着不远处的老人说。几位老人正在那里围观,不时叫好喝彩。
  “玉星,该去装路灯了!”有人喊。
  “哦,马上!”黄玉星答应着,急急出门。
  就要过年了,这个小村子很快就会像城里一样,晚上灯火通明起来。

□本报记者 周 山 通讯员 范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