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迎春

发布时间:2021-04-20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正如童谣所唱,按照老北京习俗,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了农历新年的“倒计时”,人们忙里忙外,打扫房屋,备置年货,大街小巷的年味儿渐渐浓了。
  2月2日,正是农历立春的前一天。许多准备“咬春”的北京市民或走进菜市场,或网上下订单,张罗起新春佳节的“彩排”。这一天,记者随东城区和平里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走进辖区市场体验日常工作。
  发端于清末的东单菜市场,曾是老北京有名的四大菜市场(其他为西单菜市场、朝内菜市场和崇文门菜市场)之一。如今,这里仍是附近社区居民购物首选的“菜篮子”“米袋子”。
  记者随市场监管人员来到东单菜市场门口,在店员引导下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后进入。卖场内四处悬挂着迎春灯笼,亮敞通风、卫生整洁。货架上,米面粮油、蔬果肉类等商品摆放得满满当当,供顾客选购。
  在肉类销售区,市场监管人员薛南与同事仔细查看近期的肉类商品进出货台账,并询问柜台日常消毒卫生情况。做好疫情防控,仍是当前市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附近北京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还有市场监管人员多次到店,指导我们的卫生及疫情防控工作。”东单菜市场负责人刘春泉说,“每天都有专人对卖场、库房等场所严格消毒,收银台、购物篮、楼梯扶手等位置还要每2小时消毒一次。”
  今年春节年货供应如何?价格和平时比怎么样?刘春泉用一个“放心”回答了记者的疑问。他说:“市场在北京市密云区等多地都有产品供应基地,货源充足安全,鸡蛋、肉类、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一直比较稳定。”
  从东单菜市场走出两三公里,记者来到一家盒马鲜生mini店。走进不大的店面内,市场监管人员径直前往进口冷链食品柜台,检查“北京冷链”溯源码。
  薛南用手机扫描一盒进口鱼的溯源码,屏幕上显示出商品原产国挪威、进口入境时间、上游企业省份进口入境等信息,同时附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等文件照片。
  “我们前期对辖区内的涉进口冷链食品销售主体进行了排查,向经营者宣传冷链食品追溯平台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及时纳入管理。”薛南告诉记者,“我们重点检查相应商品是否赋码销售,‘北京冷链’溯源码是否在醒目位置明示,目前辖区内商户都能自觉遵守规定。”
  在储存牛排、三文鱼、海虾等进口冷藏食品的冰箱、冰柜上,醒目公示着打印出的“北京冷链”溯源码,同时还张贴着商品的核酸检测报告、专业消毒管理服务报告以及店内消毒信息。盒马鲜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出仓、运输到进店,每件商品都会经过层层严格的“六面消毒”,确保安全。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12日起,“北京冷链”追溯食品品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全部储存温度在0℃以下(含0℃)的进口冷链食品,如冰激凌、冷饮等产品,也都将纳入“北京冷链”追溯食品品种范围。
  走出店铺,市政工人正在为街道两旁的灯柱悬挂红灯笼,午后阳光照在迎春灯笼上,显得年味儿十足。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已在眼前。

□本报记者 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