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0
1月28日,农历腊月十六,离除夕还有14天。各地商超、集市顾客盈门,一派忙碌景象。很多人更是喜欢在逛超市、买年货中体会越来越浓的年味儿。
“体温正常,请通行。”停留两秒,红外线测温仪对进店的每一名顾客检测体温、合格放行,随后顾客扫码登记个人信息,有序进入超市。当天一大早,记者跟随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盒马鲜生北京首店十里堡店,检查场内环境消杀、货品供应、食品安全等情况。
“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今年春节,大部分人选择了‘就地过年’,我们要为所有在北京过年的人增添一份安心和温暖。”八里庄所所长贝群对记者说。
走进店内,执法人员李琼一边检查,一边叮嘱店内工作人员:“电梯扶手、购物车、商品货架等区域必须定期消杀,工作人员在岗期间要保持清洁卫生,时刻佩戴口罩,努力为顾客提供安全、舒适、健康、放心的购物环境。”
“红”是中国年的主色调。在该店入口处的年货饰品区,红色的福牛装饰和喜庆的红灯笼、中国结扮靓了整个超市,洋溢着新春气氛。记者发现,货架上各种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大白菜1.96元一斤,土豆2.38元一斤,不少顾客正在选购。
“蔬菜价格可以接受,我平时两三天就来采购一圈,随吃随买,也不囤菜。”65岁的市民张先生满意地告诉记者。
自疫情发生以来,超市已成为居民生活重要的补给站。“公司高度关注各类商品尤其是民生类、生鲜类商品库存,要求采购部持续关注民生类商品、防疫物资库存,尽量保障顾客需求。目前,所有门店内米、面、粮油等民生必需品储备充足。”北京盒马公共事务总监朴明子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加大直采基地备货量,保证‘菜篮子’量足价稳,尤其是土豆、大白菜、西红柿等基础民生菜,力求货源充足、各环节畅通。”
在生鲜区,鲍鱼、多宝鱼、河鲈鱼、生蚝、蛤蜊等触手可及、鲜活诱人,顾客们正尽兴挑选。“咱店的海鲜从哪儿进货?看一下您的进货票据。”李琼对进货单等相关票据进行核验,并仔细查看了海鲜产品价格标识情况。
进口冷链食品敢不敢买,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在该店的冷藏柜边,记者看到,冷链食品上均附有“北京追溯”二维码。贝群拿起一份进口冷链食品,打开手机里的“北京追溯”小程序扫码,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商品编码、批次号等信息。“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追溯信息的进口冷冻冷藏肉类、水产品,一律不得销售。”贝群提示该店负责人。
对重点点位进行动态监管,随时参加上级工作部署会和街道办事处召开的辖区疫情防控会……这段时间,贝群和所里的同事每天都忙碌到深夜。“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使命!”贝群微笑着说,“能让每一个留在北京的人,过上安心放心暖心的幸福年,再累也值得。”
□本报记者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