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国家地理标志临海农产品馆。
近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临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上多了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国家地理标志临海农产品馆。作为全国首个地理标志展馆,该馆开辟了地标科普、地标大事记、地标味道、地标产业、地标文物、互动游戏6大功能区块,让“地理标志”真正活起来。自去年8月开放以来,展馆日均客流量突破5000人次……从地理标志到专利、商标,临海知识产权事业正蓬勃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活力篇: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临海市通过在政策制度、产业环境、金融保障等多方面努力,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2020年,临海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35件,发明专利授权与2019年相比增长61.26%,PCT国际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8%。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临海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量提升之路,踏上新的征程。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PP—R管道的领跑企业,也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这和该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密不可分。
借助台州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这一东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组合等培育项目,通过加强专利挖掘与布局,提升专利运营和保护能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2020年,该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殊荣。去年,浙江省首次发布创造力企业百强,临海市4家企业跻身其中。
与此同时,临海市积极探索创新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2020年,临海市推行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机制,建立镇街、基层所(分局)知识产权联络员队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通过知识产权贯标的企业达到53家,位列台州市第一。
魅力篇:从探索到经验的升华
临海市是农产品大市,拥有“柑桔、杨梅、茶叶、西兰花”四张金名片,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总数11件,位居全省第二。每一件地理标志都是富裕百姓的“聚宝盆”,临海市积极探索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标准体系一旦建立,既能保障产品品质稳定,又便于管理。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去年11月15日,临海市地方标准《临海地理标志产品电商销售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这是全省首个地理标志电商销售服务规范,着眼地理标志产品电商销售全流程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为提升网络销售地理标志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电商销售服务新高地提供“临海样板”。
文化与地理标志的融合更凸显出独特魅力。临海市将建在紫阳街的地理标志馆作为总馆,以“一品一馆”为目标,在涌泉镇和白水洋镇开设临海蜜桔、临海杨梅两大地理标志主产区专题展示馆,广泛宣传当地发展地理标志的做法。为更好地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临海还依托专业品牌指导服务站建立志愿队,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临海市已培育地理标志农业龙头企业14家,年产值超15亿元。2020年11月,全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作现场会在临海召开,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
潜力篇:从防御到出击的转变
2021年伊始,临海市“雷霆2021”保护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专项行动方案重磅出台,剑指防疫用品、日用品等七大重点领域,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检查、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执法高压态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行动开展仅半个月,就办结专利行政裁决案件1件,商标侵权案件立案4件,发现假冒专利可疑线索36条,纠正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行为1起。
为实现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临海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多渠道提升知识产权执法能力。“这次论坛由典型案件主办人员详细介绍案情,与会人员对执法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开展讨论,效果很好。”每月一次的“灵江知产”论坛紧贴实践、强化互动,受到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欢迎。
“接下来,临海市还要积极争创中国临海(时尚休闲)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园,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叶方相说。
□孙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