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机制赋能创新 方案锚定目标

——江苏省徐州市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侧记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在徐州市知识产权“新共享云超市”平台上线暨知识产权发展保护共同体启动仪式现场,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徐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吴德法发言。

  《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书》签约仪式现场。

  徐工集团技术人员正在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铆接工艺进行试验。

数点据看
  “十三五”期间,徐州市新增专利申请量127761件,专利授权量6567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936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989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9件,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分别增加54.47%、47.48%、107.19%、199.00%、347.09%。

  4月2日,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该中心是江苏省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徐州市知识产权局)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该中心主任罗艳表示,中心是江苏苏中、苏北首批,淮海经济区唯一一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行后将极大缩短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维权周期。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将由原来的平均22个月缩短为3至6个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周期将由原来的7至8个月缩短为1至2个月。

“1+3+6”赋能创新成效显著
  根据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徐州市知识产权“1+3+6”工作方案》,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徐州市知识产权局)结合实际,制定知识产权“1+3+6”工作机制:“1”即建设一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即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走进高企、走进高校、走进高新园区”三项专题宣传活动,“6”即企业知识产权清零行动、知识产权质量提升行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行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行动、知识产权专利导航行动、知识产权执法提升行动六大行动。
  “1+3+6”工作机制的推行,使徐州市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为全市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知识产权政策体系见成效。徐州市陆续出台《徐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徐州市关于加快创建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等文件,构建起具有徐州特色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见成效。“十三五”期间,徐州市专利申请量达127761件,专利授权量达65679件,发明专利申请量4936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989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9件,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分别增长54.47%、47.48%、107.19%、199.00%、347.09%。37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本市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20次。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构建见成效。“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及投入运行,将为权利主体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运行见成效。徐州市打造知识产权“新共享云超市”网络平台,为专利、商标发布等业务提供便捷“云服务”。
  知识产权强县强区建设见成效。2020年,徐州市3个县(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验收,2个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级示范园区验收材料汇报审核。
  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融合见成效。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0年,徐州市8家金融机构为企业128件专利提供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67亿元。
  知识产权流通领域保护见成效。组织开展“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7家企业承担了2020年度徐州市“正版正货”示范街区项目。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见成效。2020年,徐州市调解知识产权相关纠纷62件,行政裁决34件,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7次,受理专利投诉举报2件,出具102份电商领域案件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见成效。该局与江苏师范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知识产权保护宣传见成效。举办首届徐州市大学生知识产权演讲比赛,以多种形式宣传和展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成果,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七聚七提”加强全链条保护
  与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城市相比,徐州市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不足主要在于: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整体上有待提高,高价值专利数量偏小,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企业较少,尚未形成跨区域、跨行业集聚发展的知识产权规模优势,知识产权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服务机构分级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徐州市市场监管局(徐州市知识产权局)出台《“七聚七提”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行动方案》。
  《方案》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建立市知识产权和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制度,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强化指导、推动落实,确保以下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聚力筑高地,促进区域创新提能。对标国内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城市,建设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完善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功能及“新共享云超市”平台数字化监管服务功能。推动淮海经济区十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共治、服务共享、执法协作、交易联通、环境共建,解决省际交接地区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聚力建机制,促进政策体系提效。完善政策引领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促进高质量发明专利、PCT专利、高价值品牌产出和运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技术鉴定、专家顾问制度,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服务。
  聚力抓创新,促进创造能力提质。开展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培育高价值专利,推进地理标志、自主商标品牌样板企业评选培育工作,发挥商标品牌引领作用。
  聚力严保护,促进营商环境提优。加大对市场交易各环节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形成高效、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规范专用标志使用,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培训和法律援助服务。
  聚力快运营,促进成果运用提速。鼓励企业、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专利导航、专利分析评议、专利布局、组建联盟、转移转化等,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化、产业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支持力度。
  聚力搭平台,促进服务水平提升。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发知识产权数据监控分析系统、知识产权项目管理系统。建立重大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机制。开辟知识产权服务绿色通道。
  聚力强基础,促进社会氛围渐浓。举办知识产权贯标、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知识产权金融等系列培训班,打造高水平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徐州市知识产权年报发布制度及知识产权数据动态监测机制。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为契机开展集中宣传。
  《方案》的出台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坚持深化改革与积极创新相结合。《方案》的实施,将使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620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8300件,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5亿元,从而促进徐州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张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