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常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为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今年3月10日至11日,常州市召开 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系统业务培训会。

  2020年9月24日,常州经济工发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

  2020年12月2日,常州市知识产权局举办刀刃具行业专利预警项目成果发布会。

数点据看
  截至2020年底,常州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有效注册商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19倍、2.48倍、2.17倍。
  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67件,位居全省第五;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达1296.64家,位居江苏省第一。
  驰名商标113件,位居江苏省第二。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处理知识产权案件4601件。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和五个“明星城”工作部署,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知识产权工作硕果累累
  “十三五”期间,常州市知识产权工作平稳快速发展,各项核心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值。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明显,常州连续两年获省政府办公厅督察激励通报。
  体系重构开创新局面。市、辖市区知识产权系统机构改革全部到位,均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局,实现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的统一管理。政策措施、计划项目和工作平台全面整合,业务体系顺利重组。议事协调机构不断完善,市政府成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涵盖21家成员单位。
  创造运用再展新作为。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有效注册商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19倍、2.48倍、2.17倍。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67件,位居全省第五;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达1296.64家,位居全省第一。拥有驰名商标113件,位居全省第二。对全市近千件高知名度商标开展预警监测,累计发现1000多件次商标存在风险,通过积极应对,多件商标通过商标异议的方式获得驰名商标认定保护。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江苏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省石墨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相继成立。新增知识产权管理贯标企业670家、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企业91家、省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企业47家,37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保护环境呈现新面貌。建立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多部门参与的知识产权执法维权综合平台,形成市、辖市区及乡镇街道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开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和假冒案件的联合执法工作的良好局面。“十三五”以来,累计处理知识产权案件4601件。2019年常州市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在全国158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五,专利行政执法连续4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
  服务供给实现新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专利代理机构29家、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16家,是2015年的3倍,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逾300家,基本涵盖知识产权服务的各种业态,有力支撑全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扎实抓好重点工作
  近年来,常州市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和支撑创新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定位,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核心抓手,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创新园区作为工作主阵地,加强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突出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地位,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重点突破,带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发展。
  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常州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享机制,做好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协调,促进政府保护和民间保护对接,拓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渠道。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以打击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为重点开展行政执法,加强电子商务领域和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判定和查处工作。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将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主体纳入重点监管。织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网络,更大力度开展维权援助。加大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备案工作,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防控。
  提升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围绕市重点产业链,实施专利强链计划,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发挥专利信息对重大研发项目评议、产业技术研发方向和产业路线选择的导向作用,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重点研发创新平台为依托,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立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加强对高知名度商标的预警监测,指导企业获得驰名商标认定保护。深入挖掘地方独特资源,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和人文工艺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其打造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的标杆。支持常州大学加大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投入,促进常州大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提档升级。
  突出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地位。重点围绕全市“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大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引导企业编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贯彻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贯标全覆盖。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高企业专利信息的分析利用能力,帮助企业开展专利布局工作,培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
  强化创新园区的知识产权主阵地作用。常州市不断深化各辖市(区)和园区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在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基础上,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促进区域各项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推进常州科教城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市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工作。围绕“一核两区多园”创新布局,根据各板块的功能定位和优势资源,促进各板块特色知识产权业务工作开展,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常州市发挥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协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逐步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完善重大经济和创新活动的知识审查评估机制,在重大项目立项实施和人才引进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评议工作,防范知识产权风险。采取多种形式,借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增强广大企业家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花大力气抓出成效,重点抓好对企业负责人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意识培训。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懂产业、懂法律、懂实务技能的专职知识产权公务员队伍。抓好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促进建立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专业培训教育体系。

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新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常州市发展全面深度转型、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还是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
  常州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总要求,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引领,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常州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时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