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查办知识产权违法案件3.9万余件

——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2020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对年度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针对侵权假冒高发的重点实体市场、互联网领域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共查办知识产权违法案件3.9万余件,涉案金额8.14亿元,罚没款7.71亿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841件,有力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创新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统筹部署 有序推进工作开展
  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总局“铁拳”行动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行动实施方案。部分地方还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工作开展,将“铁拳”行动与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行动质效。总局将“铁拳”行动开展情况列为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有效引导和推动了工作开展。各地突出工作重点,保持打击侵权高压态势。
  一是在重点商品执法方面,围绕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服饰箱包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共查处违法案件2.5万件。贵州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执法治理,办理酒类案件263件,查处侵权假冒白酒10万瓶。
  二是在实体市场执法方面,各地根据近3年案件查处和举报投诉情况分析,梳理确定重点实体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出动执法人员63万人次。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对广州市越秀区站西路区域、深圳华强北地区开展打击侵权专项行动,查处案件50件,捣毁窝点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0人。
  三是在互联网领域执法方面,推进线上线下结合、产供销一体化执法,积极构建全链条打击侵权违法行为的新模式。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以新型网络技术手段为支撑,针对违法行为深挖扩线,对侵权违法行为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打击,查办假冒华为等知名品牌手机及其配件案件24件,累计打掉窝点90余个。
  四是在申请注册环节执法方面,依法严查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和专利代理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行业秩序。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查处江知(武汉)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案,涉及65家专利申请人、52项发明专利、480项实用新型专利。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查处首宗专利代理“挂证”违法案件,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助力疫情防控 严查涉疫违法案件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部分企业和个人申请注册“火神山”“雷神山”等商标问题,执法稽查局部署地方迅速开展调查,严厉查处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违法行为。
  各地共立案167起(其中,对商标注册申请人立案80起,商标代理机构立案87起),将12家商标申请注册企业和1家商标代理机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违法者形成有力威慑。江苏省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执法行动,查获假冒口罩2094万只,查办多起假冒“3M”“飘安”商标口罩案件,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坚持平等保护 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根据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总局执法稽查局直接组织查办“博格曼”“格兰富”商标侵权系列案件,锁定9省(市)10多家涉嫌侵权企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统一部署案件查办工作。
  按照总局工作安排,相关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成立16个工作组,同时开展执法行动,追查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共查办商标侵权等案件25件,涉案金额900余万元,罚没款1500余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0件。此案对不法经营者产生极大震慑,有效规范了行业秩序,展示了对内、外资权利人知识产权平等保护的一贯立场。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市场监管局会同公安机关查处假冒ESTEE LAVDERA等化妆品注册商标案,查获假冒化妆品40个品种15.09万瓶、内外包装材料55.64万件,涉案货值5300万元。

完善制度机制 增强执法打击合力
  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天津市出台《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明确部门分工和工作职责,规范执法流程,为执法办案提供有力保障;厦门市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福州市制定《福州市知识产权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试行办法》,最高可获得30万元举报奖励;广东省依托96315智慧监管平台,鼓励公众举报侵权违法行为,发放奖金492宗共计123万余元,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加强区域协同联动。河北省沧州市与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建立“二省三市”市场监管“区域协防、信息共享、横向沟通、快速查处”的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宁夏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联合上海、重庆、厦门、广州、长沙、成都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硒砂瓜、枸杞维权打假专项行动,查扣假冒硒砂瓜9吨,销毁不规范标识1.8万枚。
  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湖北省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等部门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联合摧毁一特大制售假冒高端白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涉案金额逾2亿元;河北省唐山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知识产权案件研讨会,分析全市知识产权案件司法审判形势,共同研讨针对性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措施。
  发挥政企合作优势。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互联网领域执法新模式,有效解决证据落地、采信、认定等难题,成功查办某网店销售假冒“曼瑞德”产品案件;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与网络平台建立合作机制,有效提升对微商领域违法行为的追究打击能力;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围绕商品集散地、大型商超、专业市场、城乡结合部、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加强与相关企业联系,开展订单式打假行动。

持续推进执法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知识产权执法将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深入推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加大重点案件查办力度,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同时,建立健全执法办案制度,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执法能力,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统筹谋划,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执法。结合《2020-2021年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督促指导,狠抓案件查办。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扩展线索摸排渠道,梳理一批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线索,重拳出击,集中组织查办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全链条办案能力。依托知识产权执法联络员体系,细化跨区域线索通报、案件协查、执法联动措施,进一步完善以“统筹部署、统一行动、协调指导、跟踪推进”为原则的案件查办机制,注重从单个环节入手,深挖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优势。
  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执法办案水平。继续举办执法稽查人员培训班,提升知识产权执法办案水平。针对涉网案件“难点”“痛点”问题,推动完善网络调查取证和侵权商品追踪溯源制度,积极破解涉网案件查处难题。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案件定性等疑难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质效。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警示震慑效应。坚持常态化宣传与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宣传相结合,将执法和普法有效融合,通过法规宣讲、以案释法,引导公众自觉抵制侵权行为,增强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通过案件公开、媒体曝光、专家点评等方式,加强典型案件解读,充分发挥执法办案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本报记者 周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