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把青春之歌融入时代旋律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知识产权局扶贫干部时鹏

人物档案:

时鹏,男,汉族,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政研处副处长,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陈家河镇仓关峪村第一书记、廖家村镇二户田村原第一书记,2021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1115887959

在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时鹏胸佩红花端坐台下,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慨万千。他的心中,想到的是局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关怀,是村里党员干部的支持,还有家人无私的付出。

4年前,为了支持时鹏的扶贫工作,他的妻子毅然辞职,夫妻俩带着年幼的孩子和老人,举家迁徙,来到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4年的扶贫生涯,他把青春之歌融入时代旋律,把学有所长奉献给扶贫一线。奔波山野,日晒雨淋,他的皮肤变得粗糙黝黑,内心却日渐充实丰满,实现了人生的成长蜕变。

一名专利审查员的“脱胎换骨”

接受扶贫任务前,时鹏在单位是踏实工作的专利审查员,每天面对电脑完成规定的任务量。回家后,他是有文艺情怀的顾家男人,带孩子、打羽毛球、读书创作,生活平淡而满足。

“那时我是一个标准的文青,有时总觉得宏大的时代与个人之间隔着什么。”时鹏笑着回想当初。然而,当扶贫任务来到面前,他心中涌起一份久违的期待与热情——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和光荣,也是热火朝天的大时代向他发出的邀请函。

1115887978

带着责任,满怀期待,时鹏在桑植开始了4年的扶贫生涯。

2017年,他担任二户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当年底该村顺利脱贫。

2018年,他转战深度贫困村仓关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主动要求延长任期后,他带领仓关峪村在2019年底以高分通过验收,成为全县脱贫摘帽的样板村。

2020年,在当地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时鹏响应国家号召,按照组织要求,再次返回仓关峪村。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是对他4年扶贫工作的肯定,更是他人生的里程碑。4年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他一次次面对各种困难,又一次次迎难而上,挑战自我。

1115887974

脱贫攻坚,首先要带领大家一起干。时鹏以前连当众发言的经验都没有,却要给村干部们讲党课,搞党建,要带出一支过硬的基层队伍。怎么办?

“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理论和讲话,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了指挥棒和定海神针的作用。”时鹏告诉记者,面对新情况新任务,他加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抓班子强根基。他先抓村书记“领头羊”,提升思想水平和办事、治理能力,再增强村支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全村党员的积极性。“村干部和我一起参加主题党日活动,一起给党员过政治生日,一起处理村民矛盾……不知不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时鹏充满感情地回想起过去的点滴。

一天深夜,一只剧毒的金环蛇闯进了时鹏居住的村部老屋,十几名村干部闻讯火速赶来展开抓捕行动,“解救时书记”。看着在房子四周摸黑驱蛇的干部们,时鹏眼眶微红,他知道:他们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1115888193

“他们自信、向上、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时鹏说。如今,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村书记定期给村党员做思想工作;村委会主任带头工作,在村民家中失火时第一个跃上房顶控制火势;有的村党员疫情期间为避免人群聚集,主动取消亲人的百岁寿宴……

渐渐地,时鹏体会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造一支脱贫攻坚“不走的工作队”的力量所在。

一个知识产权的扶贫样本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边陲,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水源充沛、气候温润,自然条件很适宜种植白茶,但县里的白茶没有名气,销量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1115887977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人,时鹏对于知识产权事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势有着深刻认识。2017年,他开始协助当地申请注册地理标志。“桑植白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县里、村里的白茶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产量大幅增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很多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农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有了成功经验,时鹏和同事们又在局领导和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奔走协调,把地理标志精准扶贫模式成功复制到粽叶等产业上。在第十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桑植蜂蜜”“桑植萝卜”“桑植白茶”等地标产品惊艳亮相,被更多消费者熟知


1115887971

在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引领下,村里产业发展气势如虹。2019年年底分红大会上,村主任“豪横地”宣布当年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要拿出20万元来分红。看到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时鹏的心中也充满了喜悦。

时鹏亲历的变化,体现出知识产权“造血式”扶贫的制度优势。知识产权为桑植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个家庭的扶贫迁徙

时至今日,时鹏仍清楚地记得那场改变了他4年人生的家庭会议。

接到扶贫任务时,时鹏的四口之家正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妻子工作脱不开身,照顾2岁幼子和家务重担不能全压在体弱多病的岳母身上。

如果去扶贫,家里怎么办?他心情忐忑地开了个家庭会议,结果妻子和岳母最终竟制定了一个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方案——全家都到桑植去!

时鹏的妻子是中科院生物学博士,为了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让孩子拥有完整的亲情,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毅然决定辞职。

妻子宽慰他:“一起去驻村,是开启全新的生活方式,要把目光放长远嘛。”

岳母鼓励他:“新闻里经常讲精准扶贫,能参与这件大事的机会挺难得。你能行,我们也能行!”

就这样,全家老小收拾行囊告别了北京的舒适生活,千里迁徙来到桑植,成为时鹏坚强的后盾。

当村民对作物种植基地心存疑虑时,妻子利用在中科院植物所时的工作经验,提醒时鹏细算经济账,让村民形象地感受到种植的经济效益。当时鹏苦于破解党务村务困境时,岳母传授了自己的山村生活经验,鼓励他换位思考、以身作则。当时鹏面临因为不熟悉方言总要依赖村干部当翻译的窘境,年幼的儿子在妈妈的鼓励下跟爸爸展开了语言关挑战竞赛……

4年时间里,村子脱贫出列,妻子的新书成功出版,家人间相互鼓励促进。“每个人都成长了,关系也更和睦了。”时鹏说。

在这座偏远的山村,时鹏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家人的巨大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领导和各部门同事、桑植县当地的干部群众等,都是时鹏最给力的战友。“大家的关怀令我倍感温暖,也让我更有动力。”时鹏说。

面对获得荣誉后接踵而来的赞美,时鹏依然是从前那个少年,腼腆而朴实。他说,扶贫攻坚这一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业,生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告诉记者:“能够投身其中,见证如此撼动人心的变迁,这是时代赋予我的崇高使命,也是我成长蜕变的重要篇章。当这片单位扶贫26年、曾有40多位前辈同事挥洒过汗水的地方宣布脱贫摘帽时,我的胸膛轰隆作响,那是内心与时代的共鸣!”

1115888283

4年里,时鹏遭遇了冰雹、宿舍门口巨大的蜘蛛,也拍下了深夜回村时头顶的漫天星斗和扶贫道路上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不知谁放在他门口的白色栀子花。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变为他人生的宝贵财富,并给予他无穷的力量,去努力为知识产权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李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