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心系群众书华章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侯群华《乡亲乡村乡愁》之序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我的战友侯群华是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的一名干部,被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让我为其新作《乡亲乡村乡愁——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写点文字,并发来了文稿。透过文稿,我看到了一位新时代扶贫干部明亮的内心世界。
  乡愁,是每个人写作的沃土和起点,承载着文人太多的喜怒哀乐。我相信群华正是深知这点,才会把苦当成乐,才会付出真情与真心,去记录扶贫路上的点滴美好。他在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带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同时,自己也像一粒种子,重新投入魂牵梦萦的乡村怀抱,深深扎入那片孕育美好梦想的大地,拼命汲取着无尽的精神营养,于是就有了这些娓娓道来并牵动我们每一根神经的人和事。
  手捧书稿,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这是一本新时代驻村书记的民情日记,在华群的笔下,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个故事鲜活起来,一张张憨厚的笑脸一个接着一个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充溢着喜悦与汗水的文字,仿佛把我牵引到千里之外已经不再陌生的镇平县肖营村——群华驻村扶贫的地方,眼前浮现出心系群众、扎根乡村的扶贫干部们,当然也包括群华。从这些故事中,我读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读到了他们视群众为亲人、视驻地为故乡的火热初心。他们或奔波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困;或穿梭在城乡之间、企业院所,寻求项目带群众致富……每每夜深人静之时,群华挑灯夜战,寒来暑往,纸笔相伴,用心记录下他眼里的乡亲、乡村、乡愁。
  朴实的语言,平实的故事,憨实的乡亲,务实的干部……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阵阵清新乡风,让我想起了千里之外父辈的乡村。
  说其语言朴实,那是我展卷阅读之后,从书中浓浓的俚语和方言中体会到的。我想,这是群华有意而为之,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的事,自然而然就多了些难能可贵的“地气”。文中对话场景较多,让人读之更有带入感,仿佛就是“局中人”。如在《木匠老雀》一文中写到人物的语言:“比画错了,侯书记!不过没事,‘铁匠不怕短,木匠不怕长’,重整一下就美了!你来俺村扶贫,恐怕以后你的很多活儿也会像这一样,反复下劲才中。”话语朴实中多几份诙谐,实在、敞亮,如同一股清泉直抵读者内心。
  说其故事平实,因为文中没有所谓的轰轰烈烈的动人事迹,都是娓娓道来的乡村琐事。如《返贫者说》,讲述的是在村里公益性岗位做清洁工的大姐担心自己脱贫之后会丢了工作,群华回复她摘帽“四不摘”,打消了她的顾虑。事情虽然不大,却如涓涓细流,润我心田,让我静思。
  说其乡亲憨实,因为群华娓娓道来的这些乡村故事,为我描绘出乡亲们一张张憨厚笑脸。他们既是他笔下的人物,也是我故土的乡亲,好像从来都不曾离开过。在《老党员的眼泪》一文中,当村干部慰问老党员许振全时,许老却说:“我对不起党啊,给党添麻烦了!”“我不能要这个钱,现在老了,不能为党出力了,再给组织添麻烦,内心有愧!”憨实的乡亲、朴实的话语、动人的细节,又怎能不在你我心中荡起涟漪!
  说其干部务实,这一点在书稿中处处可见。群华不惜笔墨记录了从省级机关的各级领导到驻村扶贫干部,再到村“两委”干部真心扶贫、为民解困的故事,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主要落脚点。如《携家扶贫的第一书记》一文中,王多义为了不耽搁自己的扶贫工作,又能照顾多病的妻子和老母亲,把家搬到了帮扶的凉水泉村,被誉为“携家扶贫的第一书记”。
  纸笔无言,大爱无疆。感谢群华用他真诚又温情的笔触,为我们记录下他和同事们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文中有些事情,在你我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无数个“微不足道”,才汇聚成今天美好生活奔梦路上的磅礴力量。一切都是时代的缩影,让我们铭记这个时代,记住这群默默无闻的扶贫干部,他们是扶贫攻坚路上最美的人。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赵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