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为了心中那片永远的红

——记山东省招远市市场监管局基层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桂红

人物档案:

王桂红,52岁,汉族,1997年12月入党,现任山东省招远市市场监管局玲珑市场监管所所长。她扎根基层,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一份份令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答卷。2005年12月,被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优秀政工干部;2019年12月,被市场监管总局授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优秀基层工作者”称号。


这是一个初夏的清晨,一缕阳光照进山东省招远市玲珑市场监管所一层大厅。上午8:30,所务会准时召开。

“我们履职一天,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把手头工作做好。”全面的布置,细心的叮嘱,来自一名齐耳短发、身材娇小的女干部。在几乎清一色的男同事中,她清脆的声音、果敢的语调显得格外突出。她就是玲珑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桂红。

1991年,王桂红大学毕业后,进入招远市原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作,2009年调任金岭市场监管所(原金岭工商所)所长,2019年调任玲珑市场监管所所长。她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基层,用情怀和坚韧,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

01.jpg

“是党员,就得以身作则”

“1996年12月18日,我成为预备党员;1997年12月17日正式入党。”忆及入党这25年,王桂红一直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入党志愿书》编号——18705353525号。

是党员,就得以身作则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调任玲珑市场监管所所长的王桂红顾不得大年初一这个特殊时刻,根据上级要求,立即与镇政府有关领导讨论紧急关闭集贸市场、网吧、宾馆等经营场所相关事宜,当天下午就召集所员返回工作岗位。

在人们举家隔离的日子里,王桂红每天带领同事奋战在抗疫一线,“逆行”在大街小巷,严格排查各业态经营场所,安抚业户情绪,全力维持市场物价稳定。

当时,所里的食堂还无法开火,王桂红就跟大家每天中午一袋泡面、一包咸菜,吃完又匆匆返回市场。隆冬时节,下午5点天就黑。傍晚到家,丈夫、儿子会在她进门前,在走廊上用酒精从头到脚为她消毒,连鞋底也不“放过”,“那段时间,全家人都跟着紧张。”王桂红回忆说。

02.jpg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桂红被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称赞为“最美逆行者”“铿锵玫瑰”,被烟台市妇联赞为“招远金都红”,她的先进事迹被烟台市市场监管局推上了“学习强国”。

事实上,别人眼中满身干劲的王桂红,一直有病有身。她曾于2018年动过手术,此后又经过8次化疗、30次放疗、17次靶向治疗……一番折腾下来,她的身体极度虚弱,头发全部掉光,只好戴上了假发。但每次治疗一结束,她总是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今年4月19日,王桂红又住院接受了甲状腺手术,4月25日拆线出院,次日上午就回到单位上班。常人眼中难以坚持的事,对她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她说:“是党员,就得以身作则。”

身为所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桂红不但在业务上身先士卒,还积极帮助周围同志不断进步。她向镇党委争取党员发展指标,经常引导和鼓励年轻同志入党。在金岭市场监管所工作期间,先后发展了3名党员;到玲珑市场监管所后,所里也有1名同志成为正式党员,另有1名同志进入预备期。“入党后,大家的工作热情更高、表现更积极了。”谈到大家入党后的变化,王桂红颇感欣慰。

身先士卒,不让一个人掉队

在招远市,目前有14个基层市场监管所,王桂红是唯一一名女所长。“基层市场监管所大部分是男同志,要管理好人员、带好队伍,有时真的要‘刚柔并济’”,她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1月,金岭市场监管所。王桂红初来乍到,面对各方面的不熟悉,难免“心里打鼓”。

在深入了解所里情况后,王桂红撰写文章,提出“以人为中心”加强市场监管文化建设。“温暖的家庭,有情的领导,铁一般的纪律”“熏陶人,引导人,关心人,提高人”……文中一句句饱含人生感悟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语句,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03.jpg

所里人手不足,王桂红始终坚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并且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业务培训,既压实责任,又用人所长,一步步带领大家成长。一名同志年龄稍大、学习困难,王桂红便从局业务科室请来行家里手,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王桂红也不断鼓励他,让他把许可业务办理步骤全记在本子上,一次次对照练习。后来,当王桂红调离金岭市场监管所时,这名同志已成为所里办理营业执照、网上年报等业务的一把好手。

细心把脉,对症施策。在王桂红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金岭市场监管所从当年年终考核最后一档的“后进所”实现转身,成了考核成绩第一档的“先进所”。

守初心善作为,纾难解困“忙不停”

为人民谋幸福,从入党那一天起,王桂红就把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牢牢记在了心里。

王桂红心地善良,早在参加工作之初,就主动资助了3名家境困难的学生,每年为每位学生捐助200元用于学业和生活。那时的200元,对刚工作没几年的她来说,就相当于一个月工资。3名学生中,一名从上小学开始,就得到王桂红资助,前后长达5年时间;另外两名,从初一开始,也得到她长达4年的资助。在孩子们写给她的信里,每一句“大姐姐”都是那么地真诚。

04.jpg

作为市场监管干部,每当辖区业户遇到急事、难事,王桂红更是挂在心上、抓在手里。2011年春节前,她到辖区一家粉丝厂例行检查,发现有十几名工人站在厂子门口。

“为什么还没放假?”她向粉丝厂负责人询问。负责人表示,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厂里发不出工资,工人们都等着拿钱回家过年。

看着工人们站在寒风里,一个个冻得脸发紫,王桂红心中不忍,又想到国家关于坚决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指示要求,当即把一直攒着为儿子留学作准备的5万元拿出来,让厂里先给工人发工资,好让大家顺利回家过年。

说起这件事,王桂红家人也是感慨良多。因为当初借出去的那笔钱,虽说马上解决了企业难题,可企业因种种困难,一直拖了两年才还上。可王桂红一点也不觉得后悔。“工人们工资本来就不高,回家过年领不到工资,心里肯定失望,而且会跟着有一个个家庭难过,社会就难以稳定。而且,一旦拖欠工资,企业信誉肯定受影响,这么做也是帮厂子留住人。”她解释说。

辖区业户中,有不少小商店、小店铺,经营者年龄普遍较大,对建立进货台账、索证索票等理解不清、落实困难。王桂红就经常上门聊天、耐心引导、细心教授,那股坚韧劲儿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心服口服。渐渐地,不管是食品药品安全,还是办照办证、消费维权、企业年报,大家都十分地配合。

在同事们眼里,王桂红是“多面手”,拼劲十足。在业户眼里,她是既坚持原则又善于引导的市场监管好干部。在辖区群众眼里,她善良可亲,特别值得信赖。可其实在王桂红的心里,她深深了解自己,即使一件特别小的事情,也曾经付出无数的心血。

05.jpg

“有时也会觉得心力交瘁,累得想哭。可这一切,都很值。”“七一”来了,想起永远珍藏于心的那面鲜红党旗,王桂红特别感慨,觉得不管自己曾经多么劳累、多么辛苦,都是应该的——就像一个孩子,为了母亲的光荣,本就应该献出自己的一切。

本报记者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