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那一天

      今年的“3·15”刚刚过去。
  那一天,各种消费维权信息集中发布,各地消费投诉热线比平时更加繁忙。
  那一天,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在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个备受关注的日子。
  上午8时,吉林省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早早来到“3·15”宣传活动现场。为了准备这场活动,她已连续几天加班至深夜。
  活动结束后,她像平时一样进入日常工作状态——调解消费纠纷。正气、真诚、较真儿的生活态度和工作原则,让她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知心大姐”。多年来,在钟萍的带领下,长春市消费者协会有了“名片”作用,消费者亲切地称她是“娘家人”。
  和钟萍一样,江西省樟树市市场监管局临江分局的周小冰这一天也和同事们走上街头,参加主题宣传活动。当天,他们共发放《樟树消费者之声“3·15”特刊》宣传材料216份。
  9时,在外出差的天津律师李静接听了消费者求助电话,并从法律角度给出了专业建议。
  9年里,李静利用法律武器与商家不法行为作斗争,无数次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无偿代理上百起案件,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李静看来,对侵权行为要勇于说“不”。她坦言:“不知为啥,看到不平事儿就生气,可能我天生有种对抗侵权行为的勇气。”
  10时,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朵仙德正围绕消费维权话题采访。作为《消费维权在身边》栏目的记者,4年来,他制作消费维权专题节目60余期,协调、处理消费投诉2000余件。
  全面挖掘新闻事实,用电视镜头讲述消费维权故事,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朵仙德和团队坚守的准则。
  11时,“2018年度最美消费维权人物”颁奖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演播厅举行。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韩方入选年度最美消费维权人物。
  对韩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秉公裁判,大胆创新,审结全国首宗共享单车公益诉讼和5宗制售假盐公益诉讼,突破性支持了惩罚性赔偿诉求,推进了国内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
  中午12时,山西省朔州市市场监管局集中销毁52吨假冒伪劣商品。现场活动组织者是该局副局长郝如翔。
  “铁肩担道义,卧底揭骗局”,是郝如翔的“标签”。针对欺诈老年人消费群体案件“取证难”等突出问题,他数十次化装卧底,端掉了10多个诈骗推销团伙,成为“网红”。关于他的执法视频在微博上播放740万次,网友纷纷点赞。
  下午1时,刚领完“啄木鸟奖”的吴东回到酒店。他的微博账号“@花总丢了金箍棒”有30多万粉丝,他因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而广为人知。
  2018年11月,吴东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题为《杯子的秘密》的视频,揭露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随后,涉事酒店向公众道歉,酒店行业针对卫生与清洁问题进行了整顿。
  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他“啄木鸟奖”,鼓励更多的消费者依法参与消费环境监督。
  下午5时,上海市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12315热线话务员王佳仪和京东客户体验与服务部的卜晴,虽然相隔遥远,但她们当时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接听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电话,处理消费纠纷。
  3月15日当天,王佳仪接听电话198个,比平时增长了80%。卜晴处理了30多个客户订单,包含售前、售后、标错、补发等。在一起关于羽绒服售后的投诉中,卜晴先后打了几十个电话协调商家与客户之间的诉求和问题。最终,完成退货退款,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晚上8时,央视“3·15”晚会开始直播,不少市场监管部门组织集中收看。针对晚会上曝光的“辣条”生产经营问题,河南省兰考县、尉氏县,湖南省平江县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严格依法查处。
  这是他们的“3·15”,也是我们大家的“3·15”。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文字/栗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