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沙漠高原的“特种兵”
2019年7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附近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次对石油长输管道“体检”正在进行。
在2000公里外的青海格尔木,对一家化工厂工业管道的检测4个月前就已展开。
新疆克拉玛依开展的是长输管道检验,需检验的管道长达400公里,而本次需检验的输油管道长度为150公里;青海格尔木进行的是工业管道检验,检验的管道数量达6000多条。承接这两处压力管道检验任务的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入沙漠,烈日中天,烤得沙漠直冒烟。上高原,大风狂乱,夜晚似深秋。对于两处检验现场不同的环境,中国特检院压力管道部副主任孟涛表示,大家早已习惯了。
压力管道是特种设备中的一类,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定期进行检验。“工业管道一般存在于化工企业内部,主要采取架空敷设;长输管道主要是采取埋地敷设,敷设方式不同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中国特检院青海格尔木项目部负责人张登宇介绍。
从克拉玛依市区驱车160多公里,进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一处石油储运区,这里便是新疆克拉玛依长输管道检验的起点。
检验中使用的重要设备漏磁检测器,运行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大家亲切地称它为“管道猪”。曾经,国外检测公司只提供服务,从来不出售设备。现在,中国特检院使用的“管道猪”是他们自主研发的。
检验人员将“管道猪”放入直径为273毫米的管道内,机器在充满原油的管道里以0.8米/秒的速度前行。“前行过程中,机器会自动记录管道内部的腐蚀、机械损伤等异常情况,并储存在‘大脑’里。”中国特检院新疆克拉玛依项目部负责人孙明说。
“管道猪”不停地前行,检验人员要在每个1公里节点处监测它在管道内的运行情况。这意味着“管道猪”运行的三天两夜里,检验人员要昼夜不停地跟踪监测,9个人的项目组平均每人每晚只能休息两小时。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单调的黄色,连一棵可以遮阳的树都没有。无垠的沙漠让人感到疲倦,似乎永远走不到边。高温对检验员们是一种挑战,吃饭更是难题,方圆百里没有一家餐馆。
在海拔近3000米的格尔木,位于察尔汗盐湖附近的化工厂看不到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美景,听不到莺歌燕语的呢喃。攀爬脚手架检验工业管道更是一种心理挑战。孟涛回忆,在南方进行压力管道检验,管道穿过的郊外草木茂盛,野草丛生,有时需要有人在前方协助除草才能前行。蚊虫叮咬是常事,更可怕的是有时还可能遇到蛇。
对检验人员而言,项目的开始意味着没有节假日,常年出差更是家常便饭。一线工作人员年人均在野外工作250天以上。据介绍,青海格尔木项目检验团队已经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连续工作4个月了。新疆克拉玛依项目的工期预计也要5个月左右。
提起家人,检验员们脸上布满歉疚。检验员他得保和田治泰都是在婚礼前3天才赶到家,举办完婚礼仪式后又立马回到项目组。
管道检验不光没有节假日,也不分白天黑夜。无论是长输管道还是工业管道的检验,当天的检验数据一定要在当晚完成。这样,企业可以根据检验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对管道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这就意味着,结束一天的检验工作,检验员们要加班加点整理大量数据。
压力管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百姓生命安危和社会稳定。数据显示,我国压力管道接近50万公里。
据了解,中国特检院压力管道部在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作用。他们长期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中缅管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服务。此外,他们还出色完成了G20峰会、金砖会议期间压力管道等安全保障任务。近3年,该部完成6万多公里管道检验与评价任务,消除安全隐患1万余处,保障了“国家能源生命线”的安全运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检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
“大漠天高冷风迎,荒草枝枯残叶擎。他乡异客衣正瘦,北燕南飞马哀鸣。”这是压力管道检验师蔡广明在检验现场有感而发写的诗词。管道检测地的自然环境恶劣,检验人员经常用来打气儿的一句话就是“荒凉的戈壁、沙漠和高原,让人生充实、不荒凉”。栗世民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