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红土地上的坚实脚印

——记江西省瑞金市市场监管局叶坪分局

发布时间:2021-08-11

从江西省瑞金市的城区出发,沿该市苏维埃大道往东走2公里,有一个高52米、侧面宽24米的红色五角星雕塑。这个雕塑寓意着瑞金这块红土地永放光芒,也体现着新时代红都儿女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一颗红心。

image.png

瑞金市市场监管局叶坪分局就在这五角星雕塑的旁边。该分局辖区面积150.8平方公里,管辖着400多户企业和1500多户个体工商户。分局的5名干部中有3名是党员。分局党支部书记曾新年58岁了,喊起话来还是如雷贯耳。今年45岁的分局局长钟柏林“号称”是该分局最年轻的同志。一支平均年龄高达52岁的队伍,工作起来的激情和活力却丝毫不输年轻人。

image.png

近日,笔者来到叶坪市场监管分局。这是一栋15年前建起来的四层办公楼,与中央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史料馆相邻。在该分局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奖牌和锦旗,其中最显眼的是全国先进所和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的牌子。透过窗户往外眺望,阳光普照,满眼苍翠,鲜嫩的蔬菜把分局后面的一片田地遮盖得严严实实;分局斜对面的革命旧址群在樟树林的掩映下依稀可见,一曲悠扬的《十送红军》从那里飘来,当年红军悲壮出征的画面如在眼前。

红色村庄的致富路

离开分局,笔者来到该分局辖区朱坊村,一股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 走进田间地头,成片种植的蔬菜、水果、荸荠,无不洋溢着现代农业的气息。深入民居院落,传统的泥瓦房几乎绝迹,粉刷一新的小洋楼随处可见。在这里,唯一具有古老建筑风格的是,苏区时期的中央卫生总部、红军医院、健康报社旧址还依然挺立。

朱坊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苏区时期,许多人捐钱捐物,参军参战,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就有83人。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朱坊村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资料显示,5年前该村仍有104户贫困户。

对于朱坊村的变化,当地村民说得最多的是叶坪市场监管分局的钟柏林。钟柏林的爷爷是一位老红军,他在一次反围剿革命斗争中,为了抢救一批物资壮烈牺牲了。从小受爷爷革命故事的熏陶,钟柏林一心为民的信念更加坚定。“短头发、中等个头,天生一张笑脸,说话幽默风趣。”这就是他在当地村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该村村民朱新春介绍,朱坊村自古具有种植荸荠的传统,但一直以来,种植规模小,市场价格低。前几年,钟柏林隔三差五来到村里,动员村民加入荸荠协会,组建荸荠专业合作社,还指导、帮助他们成功注册了“瑞金荸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朱新春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双腿走路困难,妻子患有智力障碍,两个儿子体弱多病,家庭经济条件差。加入荸荠协会后,朱新春扩大荸荠种植规模,收入明显提高,还盖起了新房子。在他家厅堂的正中位置,有一张《脱贫光荣证》,非常醒目。“没有钟柏林局长的引导,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商标,我们的荸荠也卖不到这样的好价钱。”朱新春说。

如今,朱坊村的荸荠销路扩大,身价猛涨。荸荠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朱坊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荸荠村”。如今,朱坊村已经整体脱贫,其中像朱新春这样靠荸荠产业脱贫的就有30多户。

蔬菜基地的“验收官”

叶坪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1931年在此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如今的叶坪乡,是瑞金市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光是大棚蔬菜就有6000多亩。投资3.6亿元、规划面积达1000多亩的九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就是在叶坪乡境内。

聊起大棚蔬菜的种植,当地菜农感受最深的是大棚质量要过关。前几年,当地有的菜农因搭建蔬菜大棚的材料质量不合格,遇上刮风下雨,棚顶被大风掀翻,就连棚架也被吹得东倒西歪,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蔬菜生长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蔬菜生产。

image.png

如今,瑞金市委、市政府对种植大棚蔬菜实行奖补政策,但通过大棚质量验收是其重要条件之一。叶坪市场监管分局的5名同志都是原工商部门的人员,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是他们的新业务。谁来担此大棚验收的重任?临近退休的支部书记曾新年自告奋勇。他说他在农村长大,又一直在农村工作,喜欢跟农民打交道。

曾新年用一周时间集中学习质量监管知识,还把搭建蔬菜大棚所需要的材料及配件弄得一清二楚。拱杆、纵拉杆、端立杆、卡膜槽、塑料薄膜……对于这些必用材料,曾新年张口就来。

起初,许多菜农反映,他们购进的材料都差不多,不知道什么样的才算合格。曾新年把从材料种类、规格、用途到进货渠道、索票索证、进场试验,以及大棚施工合同的签订等资料装订成册,挨家挨户发放到菜农手中。他说:“与其我们事后验收,还不如让菜农自己提前把关,这样可以减少菜农因购买不合格材料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曾新年的敬业让当地许多菜农受益,今年50岁的谢香庆就是其中一个。从事房屋粉刷装修达15年之久的谢香庆,前年转行种起了无公害蔬菜。曾新年深入现场指导大棚材料采购,提供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经历前年“7·14”特大暴雨之后,谢香庆的蔬菜大棚依然完好无损。他的蔬菜基地连年丰收。有人问他蔬菜销售收入情况时,谢香庆总是笑着说,反正比刷油漆好得多。

办证大厅的“老黄牛”

笔者当天回到叶坪市场监管分局已经是傍晚6点多钟了,超过下班时间半个多小时,但该分局的办证大厅依然灯火通明。大厅内有几位群众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待,手中端着的茶水还冒着热气。该分局的汤瑞明、杨东林忙着帮助群众上传电子资料,谢学俊则在电脑上逐项审核把关。填表、上传、审核、打印、盖章、归档……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畅,那么有序。

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谢东生说,分局干部的细心服务让他感到非常温暖。他认为,这是当年“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扬和传承。尽管他一直戴着口罩,但额头上的皱纹和眼睛的表情变化,依然透射出了他满意的笑容。

被同事们称为一头“老黄牛”的谢学俊,有着35年的工龄,一直负责分局的内勤工作,包括投诉举报受理、群众来访接待、各类证照办理等等。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了。他表示,只要群众有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随叫随到。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谢学俊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其喝了过期变质的啤酒导致身体不适,需要送医院治疗,谢学俊马上赶去现场。处理完此事回到分局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多了。

在该分局办证大厅,有一个常年摆放的货架,是一个简易的“不合格食品展示台”。货架上摆着四特、茅台、五粮液等名贵白酒,还有饮料、方便面等其他一些食品。这些食品中有正宗的,也有假冒的,目的是让群众通过真假对比提高识假辨假能力。而在这个展示台当“老师”的就是谢学俊,他让许多群众学到了辨假识假的“一技之长”。

image.png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横跨苏维埃大道的五角星雕塑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雕塑下面的车流、人流不停地穿梭往来。在分局对面的一家商店里,响起了一曲《新长征的摇滚》: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在瑞金这片红土地上,伟大的苏区精神一直激励着、感召着叶坪市场监管分局的干部们在新的长征路上扬帆远航。

□刘志捷 钟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