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08-24
杨波是山东省济南市市场监管局药品市场监管处处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从紧急保障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到全力保障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从药品市场质量监管到服务药品经营企业发展,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与担当。
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夜里11点,杨波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一天正是2020年立春节气。自大年初一以来,杨波已连续十几天战斗在抗疫岗位上,以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为药品经营企业紧急采购药械防疫物资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有效保证了疫情初期的物资供应。
两天后的2月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网上预约购买口罩工作推进会,决定以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为依托,开通预约购买口罩小程序平台。用户预约成功后,凭短信通知和核销二维码到就近药店购买口罩。当日晚间,网上预约程序在全市6个主城区先行推开。这一夜,他在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总部与工作人员为解决小程序的技术问题工作到凌晨1点。
疫情初期,口罩、消杀用品是紧缺防疫物资,当时各企业库存几乎为零,几百万市民翘首以盼,本地企业产能不足,怎么办?那段时间,杨波天天在外奔波,先后4次召集济南市主要药品经营企业召开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紧急调度会,多次现场调研,指导各药品经营企业与市外、国外供应商对接,紧盯生产厂家和供货商,千方百计寻找渠道、广开货源,最大努力保障供应。
全力保障复工复产
“我是公交公司,我们每天需要上万只口罩,能帮助解决吗?”
“我是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孩子们急需口罩,能不能给我们协调?”
……
疫情缓和,随着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逐步复工复产,口罩需求达到最高点,杨波的电话被这样的内容包围。怎样合理高效分配有限资源,科学保障防控需要和发展需求摆在面前。他带领专班工作人员,根据民用口罩储备情况,按照复工复产、市民防护和机关运行、特殊领域的保障次序,统筹调度,配额分配,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对接,主动做好对铁路、公交、监狱、武警等特定单位场所的供应保障。及时调研了解老弱病残、孤寡、低保等特殊群体及一线医护人员家属等保障需求,并做好相关供应保障工作。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数量最庞大的市场主体,他们能否复工复产,防护工作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群众就业和居民日常生活。为精确掌握企业需求,杨波主动协调,通过各区县、“济企通”服务云平台、12345热线、电话来函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需求基本数量,本着保供应、不积压、准确投放的原则,采用将企业所需物资配送到临近药店等方式,定点投放30万只口罩,确保已复产且急需防疫物资企业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物资。
创新药品监管模式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杨波在日常走访、监管中发现,一些药品经营企业存在业绩下滑、经营困难等问题。如何促进药品流通行业更好发展,让老百姓方便快捷地买到“放心药”,又成了杨波心头的“新牵挂”。
疫情期间的“口罩”“送药”“配餐”等“互联网+”新模式给了杨波一些灵感。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杨波和同事们在山东省内率先推出“双远程一回执”智慧监管方式,鼓励药品零售规模化经营和“互联网+药品流通”规范发展。
“双远程”,打通药品零售全环节。作为执业药师不在岗时审方的补充,该做法解决了执业药师不在岗无法销售处方药问题,畅通了从开方、审方到持方买药的全过程,方便群众购药。同时,也为网上售药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一举两得。“一回执”,实现全链条可追溯。药品出库后,配送中心随即产生一个涵盖该批药品名称、厂家、数量、批号、配送地址等信息的电子码,传送到应到门店,门店收货无误后发出反馈信号,这一举措突破性实现药品零售运输配送环节的电子化可追溯,既保障了药品质量,也促进了药品零售企业规范发展。
深夜突然身体不适,身边又没有常备药,老百姓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在“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购药运行过程中,细心的杨波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疑问”。
为解决这个新问题,杨波和同事们又开始寻找“新途径”。今年6月,济南全国首个落地“小黄灯”民生服务计划,泉城“小黄灯”24小时送药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只要动动手指,急需药品随时配送到家,让消费者深夜买药不再难。很多人对这个做法高度赞扬,而这项计划的推动者杨波却说,他只不过是想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群众,身体健康更有保障。
□胡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