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08-25
1947年,随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面世,土地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解放区的大地。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消灭,祖祖辈辈受压迫的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的尹月林当时不过8岁,也切身感受到了土地改革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我们家有8口人,以前,父母和4个哥哥都给地主家当长工。土改后,我们分到了6亩地、3间房、1头牛。从那以后,家里的日子就好过起来。”
随后,上学、入伍、给毛主席当警卫员、转业到地方,在党的引领下,尹月林一步步踏上了自己崭新的人生之路。
树立远大志向
小学毕业后,尹月林在生产队里干过记分员、会计、团支部书记。1956年,17岁的他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的念头不是一朝一夕萌发出来,而是在他幼童时就已生根发芽。解放战争期间,为了保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尹月林的家里曾长期隐藏着一名地下党员。
“我还记得他姓甄,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中年人。家里砌了一堵夹层墙,把他藏在夹层墙里,能躲避敌人追捕。我送饭送水进去,经常和他说话,虽然年纪小,但心里非常敬仰他。”
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但尹月林说,他们全家都不害怕,因为党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没了党才害怕。
1957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要求,无极县开始征召当地第一批义务兵。尹月林听到消息后,立即报名参加。
“其实,我那时候没有多么高尚的想法,就是想要锻炼自己。因为我上了学,有了一点文化,一直都在大队里当干部,没怎么劳动过,像一只井底之蛙。我想当兵,去经风雨见世面,去到更广阔的天地,树立远大的志向。”尹月林说。
当时的局势并不稳定,战争的阴霾依旧笼罩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尹月林的母亲含着泪劝说他:“万一打起仗来,你就要去前线啊,你还这么小……”他告诉母亲,自己是一名党员,即使要奔赴前线,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把热血洒在军营
抱着上战场的决心,尹月林前往张家口,在原六十五集团军某炮团服役。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他被集团军政委李真发现并赏识,将他调到身边当警卫员。
回忆起在政委身边的两年,尹月林说并没有特别轰动的大事发生。他话少,只知道闷头干活。直到1959年,他陪同政委前往广州参会,夜里突然听见隆隆炮响,似有敌机来袭。当时,他与秘书同住一屋,听到警报后,拔腿就往政委房间跑。不过,后来得知是虚惊一场。
不知是否因为这件事给政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在为毛主席推荐警卫员时,政委把当时唯一一个名额给了尹月林。
1960年,通过层层审查的尹月林来到北京,走进中南海,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
保卫毛主席安全是警卫员的首要职责,接受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令尹月林记忆最深刻的,是枪法训练和游泳训练。作为毛主席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警卫员的工作对枪法要求极高。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是手枪还是冲锋枪,尹月林都在靶场以手腕吊砖的方式进行训练,最终成为一名优秀射击手。
毛主席爱游泳,为了能在水中保卫他的安全,每一名警卫员都要会游泳、善游泳。初来时,尹月林只能在池塘里游80米,后来队长将他们带到北戴河训练,命令尹月林从距离岸边800米的海面上游回岸边,不允许旁人协助。面对这个看起来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尹月林遵守命令,在海浪中一次次挣扎,最终竭尽全力,成功游回岸边。后来,他已经能做到背着冲锋枪,自如游上两个小时。
毛主席的教诲永不忘
自1960年成为警卫员,到1971年退伍,尹月林在毛主席身边待了很多年。
“毛主席常常说我们就像他的孩子一样,陪伴他的时间比子女的陪伴时间还长。他对我们非常亲切,知道我们文化程度不高,还请老师给我们上课,我就是在当警卫员期间完成了中学的课程。”十年的朝夕相处,对毛主席的事迹尹月林如数家珍,也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毛主席以身作则,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好党员、好干部。”
——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1959年,我国遇上了罕见的自然灾害,毛主席见到反映各地灾情、群众挨饿的材料后,宣布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1960年,毛主席一连七个月没吃一口肉。由于长期缺乏营养,毛主席得了浮肿病,脚背和脚跟的肌肉一时都失去了弹性,一按一个坑,久久不能恢复。
——要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毛主席对待工作极度认真,包括发言稿、著作都是自己起草,从不假手于人,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夜里肚子饿时,他也不麻烦厨师,通常都是让警卫员给他烤个红薯充饥。有一天晚上,警卫员烤好红薯后便出门了,再进来就看见毛主席嘴里含着半截红薯,歪在椅子上睡着了。
——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毛主席自嘲有一桩“家丑”,嘱咐警卫员们不要外扬。那就是他的所有袜子,都有一层又一层补丁。在办公室里无妨,接见外宾时就不免容易露馅:坐下后,裤脚被提了上去,袜子的补丁就暴露在外宾眼里和记者相机里了。所以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往往不伸开腿,以避免补丁“曝光”。
1971年,尹月林转业到地方工作,1998年从国家质检总局的巡视员岗位上退休。他说,这辈子去过很多个岗位,有很多身份,唯一不变的就是始终是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信念矢志不渝。
退休后,尹月林和曾在主席身边工作的同志,成立了一个红色文化宣讲团,走进机关、走进学校、走进工厂,回顾党的历史,讲述亲身经历,希望将党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他告诉年轻人,信仰问题不能糊里糊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珍惜党的培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姜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