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藻类及其制品标准使用和检验解读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09-23

  藻类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3万种左右,并且有着广泛的商业用途。针对藻类的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GB 19643,于2017年6月23日实施。标准规定了藻类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等。本次重点解读藻类的定义与分类、易混淆的产品、相关标准内容、检验注意事项及主要风险分析。

定义与分类
  依据GB 1964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的定义,藻类为一类水生的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的最原始的低等植物,多数为海水藻类,如海带、紫菜、裙带菜、羊栖菜等;少数为淡水藻类,如螺旋藻等。藻类制品是以藻类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相应工艺加工制成的产品。即食藻类制品是以藻类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藻类产品。藻类干制品指以藻类为主要原料,进行选剔、清洗等预处理,采用自然干燥或机械干燥的方法除去藻类组织中大部分水分,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产品,包括干海带、干燥裙带菜、紫菜、海苔等,一般执行GB/T 23596、GB 19643、GB/T 23597、NY/T 1709、SC/T 3202等标准。

易混淆的产品
  一是藻类和蔬菜制品。容易混淆的是紫菜、裙带菜,虽然名字中带有“菜”字,但属于藻类,抽检样品时应重点看执行标准,执行GB 19643的均为藻类,应与执行标准GB 2714或SB/T 10439的酱腌菜区分。
  二是藻类和保健食品。部分保健食品也会标注某某藻,这类产品执行保健食品标准,并且会标注“国食健”字样,可通过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等区分。
  三是抽检细则中藻类及其制品细类之间容易混淆。如螺旋藻片样品形态为片剂,非干制品,归为其他水产制品;酸辣海带、调味裙带菜等不是干制品,也不是盐渍类产品,应归为其他水产制品。

相关标准内容
  GB 19643标准适用于可食用的藻类及其制品。其中,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等均关联基础标准要求。微生物指标包含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执行三级采样方案;特别要注意的是,霉菌限量仅限于即食藻类干制品;另外,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

检验注意事项
  样品预制备:藻类制品制样时,一是注意藻类样品的均匀性;二是注意检品及备样量应满足实验要求,特别是藻类干制品的即食包装产品个数;三是注意干海带等样品,要做好预处理,需谨慎擦拭表面杂质后再进行检验。
  检测注意点:一是检测和判定污染物时,依据GB 2762中铅限量规定,藻类及其制品是以干重计。二是藻类及其制品容易富集铝,铝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元素,不少食品都存在铝本底。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海苔中铝含量较高,在食品中如使用了该原料,需综合判定。但从食品安全风险角度考虑,即使为本底带入,如某食品辅料易富集较高含量的某化合物,生产加工者也应加强对原辅料风险控制或调整配方比例,尽可能减少终产品中该化合物含量。三是藻类产品容易富集有机砷,要注意方法选择和砷的形态分析,监控原料和终产品中无机砷的含量,科学合理判定。四是藻类样品含盐量较高,特别要注意元素类测定时,氯化钠对基质的干扰,必要时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结果比对。五是藻类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含大量色素,常规的富集、分离方法可能无法很好去除色素,一些项目检测时需要注意采取合适的净化手段,更换不同分离系统进行验证。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余晓琴 刘议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