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标准化铺就致富路

——河南西峡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纪实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09-28

  金秋九月,位于老界岭南麓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被连天接地的猕猴桃果园装点得绿意盎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采摘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一幅“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西峡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核心区,兼具南北方气候特征。特殊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使西峡农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菌果药”三大支柱产业。
  据介绍,西峡县香菇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和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的1/10,具有“西峡香菇甲天下”的美誉;山茱萸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一半以上;猕猴桃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
  在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的过程中,西峡县将标准化理念融入种植、加工、服务全产业链条中,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如今,该县香菇、山茱萸、猕猴桃这三个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借助一系列“标准动作”,正在广阔的土地上发挥积极作用。

“播种”——农民地里推标准
  王龙敏是西峡县丁河镇猕猴桃种植的带头人。适逢西峡县委、县政府沿312国道打造猕猴桃长廊,时任丁河镇副镇长的王龙敏决心引导群众连片开展标准化种植。然而,乡亲们的热情并不高。
  王龙敏把第一个攻坚地点放在简村。“咱村从你开始,我给你打包票。”村民李光杰还清楚地记得,王龙敏劝他种猕猴桃的情景。王龙敏替他算了一笔账后,李光杰便把家里的两亩地都种上了猕猴桃。收成情况很替王龙敏“争气”:刚挂果就卖了1.2万元。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简村的乡亲们沸腾了。最终,村里400亩河滩地全被种上了猕猴桃。
  在丁河村,庞进超带头成立了西峡县华联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会员300人,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收入达8000万元。庞进超个人种植300亩,从2014年建园就开始标准化种植,年收入在500万元左右。
  “只要一项项比照着标准干,自家地就能提高产量。对于农民来说,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技术推广方式。标准的制定也标志着技术的成熟。标准就像一张大学毕业证,让采用标准化种植的农民心里更有底。”庞进超说,“自开展标准化种植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推动构建‘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体系,让标准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
  如今,丁河镇已是全国猕猴桃小镇,建成了两个万亩猕猴桃示范区。全镇29个行政村中,24个村是猕猴桃种植专业村,全镇60%以上的农户种植猕猴桃,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猕猴桃产业。

“成长”——标准体系促发展
  西峡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县,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峡县委县政府就明确了依靠自然优势,实施培育“药、果、菌”三个产业的战略,确定将猕猴桃、山茱萸和香菇三大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为推进三大支柱产业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西峡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河南省首家农业标准化推进委员会及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办公室等专业机构,出台了《西峡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峡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规定》《西峡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办法》等文件,并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
  在河南省及南阳市市场监管局的帮扶下,西峡县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建立标准体系,先后制定了《河南省山茱萸生产技术规范》《地理标志产品西峡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西峡香菇》等农业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34项,涉及农业基础管理、农业产品质量和安全等各个方面,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均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为西峡县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大市场。自2002年以来,西峡县一方面实施“抓大带小”的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培育壮大宛西制药、仲景大厨房、华邦和果然风情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示范模式,调动农业龙头企业主动融入当地支柱产业标准化发展中,在种植、加工、仓储、购销、流通服务全产业链上,示范带动农户在实践中提升标准化生产技能,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将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载体。

“结果”——示范区里收实效
  为了让相关标准落地,西峡县系统谋划,形成标准化工作机制,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这背后,是标准落地推广后在方方面面产生的实效:
  先后打造出12.5万亩猕猴桃人工种植基地、22万亩标准化山茱萸基地和110个香菇种植专业村,建成标准化采摘基地173处,形成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208国道旅游长廊三大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带,打造了黄狮、简村等一批农业观光采摘旅游专业村,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仅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家香菇产业龙头企业,就带动周边乡镇产业托管贫困户485户1355人,贫困户每年人均净收入3750元,企业生产基地内扶贫车间平均用工人数达600人,车间工人月收入可达2500元。
  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产业年综合产值达200亿元,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此。在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六省份80个县区中,西峡是唯一不享受特困政策扶持的县,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了“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真正实现了“买全国、卖全球”。

□杨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