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09-29
近日,为宣传商品条码相关法律法规和物品编码标准知识,为企业申报、续展商品条码提供服务,促进商品条码质量提升,S省某市编码分支机构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工作人员一方面向企业免费发放《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手册》等相关资料,宣讲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增强企业现代化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指导商品条码信息缺失的企业办理“缺失产品”信息数据补录、在线续展等业务。
“此次现场办公,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产品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中显示为‘缺失产品’,缺失数据最多的达100余条。‘缺失产品’主要为食品、日用百货等商品,缺失数据包括名称、规格、商标、图片等信息。我们共帮助相关企业完善产品信息近百条,办理商品条码续展1家。”工作人员介绍了检查情况。
无独有偶。前两天,L省某市编码分支机构开展全市辖区内近200家企业近2000条商品条码缺失数据的采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商品条码使用的监督管理,完善了商品条码信息资源建设。
近几年,商品条码作为商品全球唯一的“身份证”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医疗、食品追溯、电子商务等领域,但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失产品”现象。说到这儿,到底什么是“缺失产品”?造成产品数据缺失的原因有哪些?“缺失产品”又应如何办理补缺手续呢?
编码专家老马介绍,“缺失产品”是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为系统成员收集的来自“药监执法检查、市场监管数据备案、国际商品条码查询系统、市场调查机构、淘宝、微信”等国内外商品条码编码信息应用单位所反馈的成员未通过的产品信息。造成数据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商品进入市场时,企业未及时在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录入相关信息,造成消费者、相关部门通过扫码工具扫描产品时,查不到相关信息。
当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为成员企业生成“缺失产品”记录后,企业收到“缺失产品”通知,应立即以条码卡登录平台,在菜单“产品管理→缺失产品”中补录商品条码编码信息,若条码卡丢失,可联系所在地编码分支机构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