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上海清算所:应风险而生 伴质量通行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11-02

  1983年开始实施质量强市建设;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质量是上海的生命”,21世纪“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与“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共同构成上海城市精神……目前,质量已成为上海建设和发展传承的重要基因。
  不久前,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从696家受理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中国质量奖殊荣的金融服务企业。“此次上海清算所获奖不仅填补了该奖项在金融领域的空白,更为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及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表示。

先行先试出成绩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表彰为建设质量强国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旨在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促进质量管理创新,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激励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质量,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不久前,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在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正式揭晓,共有9家组织及1名个人获奖,其中包含上海清算所。
  上海清算所成立于2009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它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第二家、亚洲第一家新设中央对手清算机构,是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设立的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枢纽,承担着金融交易的清算结算、金融产品登记托管等功能。
  上海清算所综合部副总经理倪巍洲介绍,该公司秉承“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理念,对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等国际标准,依托“清算和托管”双支柱业务,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化解金融风险贡献了应有之力。“为进一步激发提质增效内生动力,打造金融基础设施质量‘新高地’,助力上海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在金融领域率先开启政府质量奖创建工作,先后以卓越绩效管理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为目标,不断推进自身质量建设,探索出以‘风险+科技’为核心基础和根本要素的质量管理路径。”倪巍洲说。
  此前,上海清算所先后成为首家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的金融服务企业。今年4月,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推荐下,上海清算所启动第四届中国质量奖申报工作并最终获评。
  倪巍洲表示,中国质量奖代表着我国质量管理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我国质量创新的最新成果。上海清算所先行先试并获此殊荣,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对上海清算所质量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更向社会展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果,开金融领域争取中国最高质量荣誉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创新示范助发展
  此次中国质量奖评选中,上海清算所获奖的内容为:“‘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风险管家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被普遍认可为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源自《庄子》一书。简言之就是只要抓住事物的核心和科学规律,就能自如应对万般的变化。也有‘万变不离其宗’之意。”倪巍洲说,“把金融基础设施比作一个环中,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莫不围绕环中展开。应对每天千变万化的情况,只要‘得其环中’,自然就能‘以应无穷’。”
  上海清算所应风险而生,在发展中紧抓风险防范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管理这一金融基础设施质量管理核心,构筑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风险管家质量管理模式。上海清算所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倪骥烨介绍,该模式以风险管理为环中、核心,通过运用一项机制(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一个体系(全流程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一族标准(国际清算行业信息披露标准和我国金融市场公允定价基准),建成为我国场外金融市场的“风险管家”,应对时变、事变、人变、势变、气变等内外部情况变化带来的流动性、市场、结算和信用等金融风险,全方位筑牢金融风险管控屏障,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其中,中央对手清算机制通过合约替代、为所有交易进行担保交收、净额轧差等方式,将每家机构每天与众多交易对手的数十甚至数百笔资金、债券的交易结算简化为一笔,提高处理效率。全要素、全流程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精准识别和有效管理风险,阻断风险扩散。同时,上海清算所主导起草并推动发布‘上海清算标准’,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有效提高了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倪骥烨进一步解释。
  在“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风险管家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下,上海清算所对债券风险的提前预警天数已从2018年的91天提升到了2020年的422天。该所主导起草的“上海清算标准”在我国发布并成为国际通用标准,被占全球业务规模95%的同业机构采用,欧盟系统性风险委员会也将其纳入宏观审慎监测体系。上海清算所同时还孵化出“清算通”等产品,进一步健全了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机制,有效辐射千余家实体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推广意义。
  “非常荣幸能借此契机将上海清算所的管理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和推广。我们将以此作为奋勇前行的动力,发扬上海‘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彰显‘上海服务’的高质量内涵,为推动上海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质量新高地而不懈努力。”倪骥烨表示。

协同共进谱新篇
  2012年伊始至今,在4届中国质量奖评选中,全国共有28家组织、4名个人获中国质量奖,275家组织、31名个人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其中,上海共获4个中国质量奖和3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上海获奖情况有3个特点:行业覆盖面广、组织类型丰富、获奖组织中曾获上海市政府质量奖的占比高。尤其是获得中国质量奖的上海清算所刚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这不仅体现了上海市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在标杆培育中积极有效的作用,也凸显了上海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和关心。”陈学军说。
  近年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助推上海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连续6次获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A等。该局在行业质量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质量提升、国际质量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举办质量开放日活动2000次,指导1.2万家企业学习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质量服务联盟20余个,提供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1100多次,服务企业1.2万家;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质量宣传活动,近3年共开展3000多场,参与企业1.6万家,参与公众32万人次;持续开展质量知识进校区、进园区、进厂区、进社区等活动。据调查,2020年上海市政府质量工作满意度为83.25,较提升行动开展前上升2.3,处于“满意”区间。
  “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我局将继续以此次中国质量奖获奖组织宣传为契机,加大先进经验、模式的宣传力度,放大质量标杆的示范带动效应,激励引导上海各行业更多企业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加快国际竞争力质量高地建设步伐。”陈学军表示。

□本报记者 宿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