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56棵到50万亩

——山东省滨州市创建沾化冬枣标准化示范区纪实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11-16

  山东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拥渤海,黄河横穿而过,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滨州市沾化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冬枣之乡”,冬枣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56棵发展到50万亩,成为沾化、滨州乃至山东最大的特色林果产业,创造了一种水果产业30多年长盛不衰的奇迹。
  滨州市按照完善一个规划、推广一个模式、实现一个转换、建设一个示范区、构建一个机制、培育一批企业的“六个一”发展思路,推动沾化冬枣产业向种植面积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智能化、产品品牌化方向发展。2002年,滨州市获批创建沾化冬枣标准化示范区。多年来,该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通过在冬枣全产业链应用实施标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示范带动农户致富增收,沾化区从山东省最后一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一举成为“全国人均水果收入第一县”。

政府标准引导 市场标准响应
  滨州市高度重视冬枣产业标准化工作。今年9月,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在专题宣讲报告中表示:沾化冬枣产业要突出标准化管理,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
  沾化区大力推进冬枣产业标准化工作,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为目标,相继出台《沾化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滨州市沾化区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沾化冬枣标准化建设工程振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总揽全区标准化工作。
  协调推进小组会同市场监管、农业、林业、冬枣产业发展中心、冬枣协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立足冬枣种植实际,以《绿色食品(地理标志)—沾化冬枣生产技术规程》为基础,制定发布《沾化冬枣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技术规程》《沾化冬枣建园、栽植技术规程》《沾化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沾化冬枣苗木培育和选择技术规程》等10余项团体标准,完善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相配套的沾化冬枣标准体系。

加快土地流转 扩大标准种植
  沾化区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将土地折股入社,签订入社协议书,合作社再将土地租赁给龙头企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当地以平均每亩1500元的标准流转土地10余万亩,建成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枣园500余个,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及设施标准化栽培新技术,惠及农户6万余家,全面释放了农村劳动力,解除了进城农户的后顾之忧和留守农民耕、种、管、收的问题。
  此外,沾化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新型经营模式,比如“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家庭林(农)场+农户”“企业+合作社+物联网营销+旅游”模式,还发展了订单农业等传统模式。
  在标准化工作中,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下洼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王忠坤是一名省派干部,他和下洼村党支部一起,带领生源冬枣专业合作社,闯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据王忠坤介绍,通过党支部引领,下洼村建设了高标准冬枣示范园,冬枣被第七届(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组委会确定为专供水果。
  富源街道则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模式,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的滨州市沾化区远红冬枣专业合作社,吸纳80余户群众入社,可帮助实现年收益30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预计年内村集体收入可达50万元。

开展标准培训 推广技术应用
  “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对种植农户进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对冬枣产业链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种植过程的可控性、科学性和追溯性,这一举措极大调动了农户应用标准的积极性。”滨州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科长安斌说。
  沾化区采用线上线下双举措开展培训活动,转变枣农思想,提升枣农管理技术,依托专业合作社建成100处培训基地。行业协会组织100次大型培训会,培训枣农10万人次,宣传冬枣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管理、仓储加工和电子商务标准,让沾化冬枣“依标生产”。
  据介绍,沾化区与山东省农科院共同搭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研发工作。沾化区积极推行“深开沟”施肥方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我区完成沃土工程17357亩、水肥一体化3510亩。”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
  冯家镇大流村枣农张亦明是培训的受益者,种植冬枣近20年的他,积极响应标准化种植的号召。“原来一个家庭也就管理十几亩,还特别累;实施标准化种植以来,我现在能管理几十亩!”张亦明说,“冬枣质量提高后,收入也逐年提升。12亩的园子,年收入能到六七十万元。”

产业融合发展 龙头标准示范
  近年来,沾化区通过建设冬枣深加工智慧园区,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冬枣深加工智慧园区目前正在建设中,占地103.5亩,建成后可实现年处理冬枣1.6亿斤。”山东齐鲁浩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强介绍,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冬枣休闲食品、冬枣饮品、冬枣果醋、冬枣啤酒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沾化冬枣产业的销售渠道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沾化区共发展电商4000余家,采用线上、线下标准化营销,年销售冬枣近4000万公斤。同时,带动辐射旅游、餐饮、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把沾化冬枣产业打造成为“接二连三”的综合产业。
  “沾化区按照全产业链条招商的原则,大力引进支持实力强、带动力大、成长性好的涉农龙头企业。”刘登枝说,“重点发展包装业、加工业、运输业等附属产业,延伸产业链。”
  据介绍,沾化区与济南圣虎山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约,共同开发枣芽茶;成立枣木雕刻协会,开发枣木雕刻系列产品,研发“枣发财”“枣如意”“枣生贵子”等系列枣木工艺;开设“蜂蜜小镇”网店,主营枣花蜜、蜂王浆等产品。

□本报记者 刘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