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高质量发展让幸福生活更有品质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三)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11-18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四届中国质量大会致贺信,深刻阐述了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11月,广东市场主体突破1500万,稳居全国第一。市场主体“量”上不断跃升的背后,是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加强质量监管,深化质量领域改革,使高质量成果更好惠及市场主体,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增强群众消费信心
  广东省市场监管系统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今年6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规范》,首次将信用引入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构建产品与经营者信用相关联、实施信用评价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质量信用监管约束新模式,有效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消费信心。
  聚焦质量监管,针对近年来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产品质量监管中创新引入信用约束机制,构建守法情况与信用状况关联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对象涵盖产品和经营主体,实行违法扣分、改正修复及守法奖励的记分制度。
  聚焦失信对象,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对产品及经营者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对未产生信用记录和处于守信状态的企业,采用针对性“反应式”及“双随机”监管措施;对处于失信等级的企业,渐次加大监管资源投入,对应实施跟踪监管、重点监管、特别监管。
  聚焦监管数据,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建立产品及经营者信息库,制定产品质量数据采集标准,开发全省统一的产品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实现智能记分、自动分类,并与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产品质量监管全环节、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聚焦结果运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加强守信激励与消费引导,对信用良好的A类产品及经营者名单予以公示;强化信用信息部门联动共享,实施联合惩戒;推动行业自律与联合监督,推动各方联管共治。

“问诊”产品质量安全 创新技术帮扶机制
  2019年5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认真探索“问诊治病”质量帮扶机制,经过两年多工作,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瓶颈”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将广东作为产品质量帮扶工作的“发源地”,召开专项会议并印发文件全面推广广东省经验做法。
  只有解决了企业“亚健康”问题,才能助推产品高质量发展。对此,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会同“产品医院”或其他技术机构,对各辖区9878家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开展“病因”分析,分类采取处置措施。截至目前,已对5675家企业20796人次开展集体约谈,对7215家企业25385人次开展集中免费培训,对3876家企业开展上门技术帮扶。
  为有效扫除产品标签标识监管盲区,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实施产品实名实证专项核查,督促指导4985家企业签署落实产品实名实证、建立健全合格验证体系承诺书,各“产品医院”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对4650家企业实施规范产品标签标识免费技术帮扶。
  在不断提升质量技术帮扶效能方面,广东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托“产品医院”,联合产品集群、专业镇、行业协会,对有产品不合格记录的企业开展巡回“问诊”活动,帮助指导企业有的放矢开展自查自纠,快捷、有效找到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筹备搭建线上“问诊”产品质量服务平台,在线开展质量“问诊”工作;实施“康复”评估,目前已对3856家符合“康复”标准的企业出具“康复”结论。

夯实质量技术支撑 科研创新惠及民生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聚焦产业升级需求,对标国际先进质量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加大对广东省计量院生物计量团队的支持力度,加速推动科研创新取得实效。
  省计量院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办实事,深入开展糖尿病体外诊断标准物质科研活动,有效解决临床相关糖代谢等疾病的诊断及疗效控制的量值溯源,切实为糖尿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计量支撑。
  据悉,省计量院在生物计量领域共承担省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项目1项、省市场监管局科技项目2项、省计量院院立课题2项。该院购置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仪、荧光酶标分析仪等高尖端仪器设备,整合资源建设生物计量实验室,重点开展体外诊断量值溯源技术及精密标准物质的制备及研发。截至目前,该院共开发出糖尿病体外诊断相关胰岛素、血糖等国家有证标准物质20种,进一步保障临床检验仪器和体外诊断试剂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切实让人民群众成为医疗计量研发成果的“受益者”。

□本报记者 周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