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5
城市印记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此外,洛阳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全市下辖7个县、7个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5.67万人。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入选“2020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和“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
“洛阳制造”势头强劲
作为共和国工业重地,洛阳在制造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就有7个落户洛阳,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均在这里诞生。
如今,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从国产航母到大飞机,从“复兴号”动车组到天眼、蛟龙等闪耀亮相的大国重器,都闪烁着“洛阳制造”的身影。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引战部件组4家企业同时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成为全国获该殊荣最多的非省会城市。
“洛阳制造”势头强劲背后,是高质量发展、名牌强市战略的支撑。
《洛阳市政府质量奖培育发展规划(2021—2023年)》中明确,将设立6个中国质量奖、21个省长质量奖和80个市长质量奖重点培育单位。洛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吉建宾介绍,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市场监管部门一直聚焦企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盲点,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力争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此服务模式,以质量提升助推企业、产业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让质量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质量信得过”名扬全国
“质量信得过”,这句话对于很多人来说,耳熟能详。但不为常人所知的是,这句话就起源于中国工业重镇——洛阳。
洛阳轴承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当时厂里有一个攻关团队叫“终磨小组”。
“终磨”是轴承生产过程中位于最末端生产环节的一道工序。在整个轴承成品的生产过程中,钢材材质、滚轴选择等一系列前置生产工序的质量究竟如何,都会在“终磨”这个收官程序中呈现。
更为重要的是,“终磨”这一“收官环节”,也是整个轴承生产过程中,对精密度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其对生产精密度要求之高,体现在很多关键部件的精度都要用千分表来反复检测。
1978年5月,这个小组被原第一机械工业部誉为“产品信得过小组”。随后,一项以“产品质量信得过”为名的活动,在全国机械行业班组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至此,“终磨小组”成为全国机械行业质量信得过活动的发源地,而“质量信得过”这五个字也从洛阳名扬全国。
新时代新要求,亮眼的“洛阳制造”又将“质量信得过”的金字招牌一次次擦亮。
在中信重工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台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组正在表演“绝活”:轻松将数百吨的钢锭像“揉面”一样锻造成型,锻件误差不超过2毫米,快锻次数每分钟超过40次,锻造一个锻件可同时做10个动作,且只需一个人就可操作完成。
据了解,中信重工严把质量和技术关,其身影也出现在神舟系列飞船、华龙一号核电站、首艘国产航母舰载机等大国重器中。
“用功在平时,关键在培育。”谈及此次在中国质量奖评选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洛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吉建宾介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监管部门一项重要职能,依托于“万人助万企”活动,该局将质量提升与企业需要相结合,将走访和服务相结合,向企业宣传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广大企业质量第一的意识,动员企业积极参加品牌创建,并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制订质量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推行企业质量提升精准帮扶行动。
加强品牌建设 做强洛阳制造
参天大树的挺拔苍翠,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近年来,洛阳市政府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在质量强市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用政策红包、贴心服务为洛阳制造保驾护航。
吉建宾介绍说,作为全省率先实施质量立市战略的省辖市之一,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树牢“店小二”理念,深入实施“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服务企业、纾难解困,激活制造业主体活力,支持制造业做大做强。仅去年一年,便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800多个,并在河南省内率先出台释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惠企的一揽子政策红利,为企业减负共计68.3亿元。
凭借扎实的工作,洛阳市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连续3次获得河南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A级。
“政府质量奖是企业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能够激励更多企业改进质量,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带动和促进全市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吉建宾说,市场监督部门希望通过树立各行各业标杆,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质量水平,发挥更大示范作用。
与政府质量奖培育规划相结合,洛阳还不断实施“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并实现超千亿企业零突破。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115家提质倍增试点企业营业收入翻番, 24家“小巨人”企业保持两位数增长,45家“隐形冠军”企业产品全国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如今,“洛阳制造”正向“洛阳智造”加速转变,创新驱动和品牌带动正不断催生出一大批重视质量管理、坚持自主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经营绩效显著的优秀企业,一个个后起之秀正在涌现。(杨会玲 乔琪 孙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