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国家电网:百年跨越点亮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1-11-29

当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当青海的光伏电能送入中原大地,当电动汽车驰骋在高速公路,当传统的烤茶烤烟用上了新式的电烤炉……电网,为世界联通提供动力,让美好生活温暖你我。

200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我国电力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目前,中国已成为电力装机世界第一大国、电力消费世界第一大国、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世界第一大国,国家电网已成为全球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安全水平最好的特大型电网,为我国GDP实现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灯火璀璨的今天更让人感慨黑暗摸索的昨天。回首百年奋斗路,让中国亮起来是几代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从6.4千米路灯线,绵延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网

1882年7月26日傍晚7时,上海外滩6.4公里长的供电线路上串联的15盏弧光电灯亮起。路灯的电,来自中国第一家发电厂。

穿越139年前,照亮华夏的电光,才刚刚开启历史……而这个在中国大地上诞生的第一个发电厂,属于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电气公司。

1888年,北京城的第一盏电灯在慈禧太后寝宫亮起。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有20余座城市新建电灯厂,也相应地有了少量的供电线路。全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只有2.7万千瓦。

最初,发电、供电都是为了照明,发电厂大多叫电灯厂,交电费还得按灯头来算。电,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奢侈品。供电方式也只是近距离点对点输送,还没有电网。

image.png

1912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投产,这是中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开端。

火电方面,伴随上海的发展,始建于1908年的杨树浦电厂不断增容,于1923年成为远东第一大电厂。

1921年,长32千米、电压等级23千伏的昆明石龙坝水电站送出线路建成,中国有了第一条万伏级输电线路。

1949年以前,工业发达的上海拥有较大的城市电网,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电网——平津唐电网以及当时唯一的跨省大区电网——东北电网。

到1949年,历经战火与磨难的中国电力工业已经有67年的历史,却如同一个孱弱幼儿——电厂凋零、设备残旧,电网薄弱、运行维艰。这一年,美国的年发电量是中国的60多倍。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由电力驱动冉冉升起。

新中国诞生了,中国电力事业也获得新的生命力。

1953年,中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主要基础设施,电力工业开始规模发展。

1956年,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淮南电厂投运,我国终于可以自己制造火电设备了。

1954年,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松东李线投运,满足丰满电厂水电外送需要,确保了辽南地区恢复和发展工业的用电。此时,世界上第一条220千伏线路已经问世31年了。

到1958年,全国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唐、晋中、南(南京)锡(无锡)常(常州)、合肥、上海、鲁中、郑洛、赣南等地电网,陕甘川滇也围绕省会城市形成了电网。联网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扩大了供电范围,也为完成“一五”计划做出了贡献。

1969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上游投运。

1972年,刘家峡电厂水电外送的刘天关线投入运行。这是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输电线路,仍然比世界同等级输电工程晚了20年。

我们仍努力追赶,差距虽存在,却渐渐缩小。

20世纪60、70年代,除西北电网外,中国电网逐步通过220千伏线路互联,以220千伏线路为主网架,以省域为主要供电范围的省级电网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电力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需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那个年代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电力需求随之日益旺盛。电力供应“僧多粥少”的局面,持续了一些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做饭时突然停电,教室里上自习突然停电,甚至在车间干活时突然停电……蜡烛、手电筒是居家必备品。

针对缺电状况,20世纪80年代,全国电力行业开始千方百计办电、建电厂、多发电。一批大型水电站、坑口火电站以及核电站陆续兴建。

中国的经济在追赶世界和时代,中国的电力同样在加速追赶。

1981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湖北河南两省联网加强,扩大了电网容量。中国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500千伏线路的国家。

1990年,葛洲坝—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连起了华中、华东电网。

历时10年建设的三峡到江苏常州、广东、上海三条±500千伏线路,将水电源源不断送入东部、华南的负荷中心。

奔跑的脚步从不停歇,进入21世纪,中国电力工业厚积薄发。

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全国水电发电量首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

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数达到世界第一,还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

规模化的电源与先进的大电网相伴相生。

2009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中国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投运;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投运。除台湾省外,中国各省电网全部实现交直流联网。

image.png

2014年,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国门。2015年,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国门。中国电力,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

2021年,(第十八届)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5576.95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本年度最具价值品牌榜首,品牌价值较上年增长540.08亿元,连续15年攀升。这是国家电网品牌连续第六年位居该榜榜首。

在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国家电网名列第一。全球500强国企业排名,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上升至第二位,

跨越百年,从6.4千米的路灯线,绵延成为世界第一大电网。电能涌动,穿山越岭,跨越江河,进入城镇和乡村,如血脉延伸到千家万户。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我们的生活,就在这血脉的滋养中悄然改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了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

人民电业为人民,向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迈进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十三五”期间,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电网发展也步入快车道。

特高压工程相继投运,智慧用能场景持续拓展,电能替代深入采暖、交通等领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image.png

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国家电网以满足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促进智能互联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流现代化配电网,利用“大云物移智链”技术,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公司先后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工程,开展10个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启动县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提升行动计划,2019年上海、厦门实现全年户均停电不超过1小时。

用能体验持续优化——智能电网已广泛应用于分布式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智能居民小区等各方面,推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化;智慧用能系统深入企业园区、校园、商业楼宇,帮助客户节能减排、节省成本。

数据显示,公司经营区2019年农网户均配变容量2.45千伏安,“两率一户”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国家要求;城市、农村客户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548%、99.8148%。

而随着数字化技术与电网发展融合提升,能源互联网建设加速,电力大数据的多重价值被充分挖掘。

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可反映当日有多少企业开工,以及企业复工后的负荷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依据。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公司经营区各省份推广,延伸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多站融合、综合能源服务等新的能源生态,正释放服务国家治理的新价值。

充沛的电能、精准的调度,电能的流动促进了东西部省份优势互补、发展共赢。而电网产业链带来的乘数效应,延伸出的产业提质振兴、促进就业稳定、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利好,正在经济社会运转的大局中持续释放动能。

image.png

一代代接续努力,一代代奋力攻关。如今,国家电网已成为近20年来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特高压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电网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工作。在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公司技术标准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标准化科研硕果累累,标准国际化工作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在助力我国提高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10年以来,国家电网牵头制定国际标准84项,制修订国标行标2327项,发布企标2548项,承担45个国行标标委会秘书处工作。

2020年,国家电网申请发明专利1434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260项;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累计拥有专利97548项,其中发明专利38025项。公司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累计拥有量连续10年排名央企第一,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排名央企第一。

目前,国家电网已成功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

2021年3月30日,公司完成沙特智能电表项目,在沙特部署安装500万只智能电表。6月25日,默拉直流工程启动送电。这是中巴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也是巴基斯坦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输电通道。

国家电网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业务取得新突破,“走出去”步伐愈加稳健、道路愈加宽广。

放眼神州,北京和张家口的供电员工正全力以赴,为北京冬奥会实现奥运历史上首次100%绿电供应做着准备;

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中海油岸电(乐亭)接引工程,正以陆地清洁电能替代海上燃油机组;

在青海,一场新的“绿色实验”正在进行,2021年青海绿电实践活动于7月1日正式启动,“中华水塔”千家万户再次享受到100%清洁电能……

无论是火热的建设工地、轰鸣的生产车间,还是广袤的乡野田间、城市的大街小巷,国家电网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保障经济社会用电可靠,以昂扬的姿态凝聚奋进力量……

面向新征程,国家电网将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继续迈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新作为,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多一流业绩,书写新的光明篇章。

郭志伟 钟士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