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中国航信:锻造飞翔蓝天信息服务一流品牌

发布时间:2021-11-30

飞机,现代社会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拿起手机随手订上一张机票,立刻就可以开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无纸化的电子客票,使旅客在全国各大机场畅通无阻。

2019年,中国民航电子客票共售出6.6亿张,然而在30多年前中国还处于手写机票时期,是什么让中国民航从零起步,到居于世界前列呢?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信”)正式组建于2002年,是专业从事航空运输旅游信息服务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建设,中国航信构建起了支撑民航信息化发展的订座、离港、分销、结算四大商务信息系统,成为全球唯一在发展中国家独立运行、保持持续发展并覆该旅客出行各主要环节的大型民航商务信息系统服务商。

中国航信是全球第三大民航旅客服务系统提供商,拥有全球最大的BSP数据处理中心,数次荣膺中国信息化500强,拥有2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国家首批获得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运行维护分项一级资质的企业,2010年以来连续获评“中国软件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3A级企业”“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等荣誉。

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新征程上,中国航信认为,在细分领域开拓市场、在专业领域拓展品牌,应当从行业特点中找突破,从自身禀赋里找结合,因企制宜,积淀企业文化底蕴,做强做大行业特色品牌。

自主研发,打造适合国内使用的订座系统终端

为旅客乘坐飞机出行提供订座服务的中国民航第一块汉字终端计算机主板,是中国航信的前身——中国民航局计算机中心自主研发的成果。这块主板的诞生,结束了传统手写机票的历史,使汉字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出现在机票上的英文以外的文字。

image.png

▲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民航客票及行李票

20世纪80年代,旅客必须持单位的介绍信到民航售票处购买机票。出票、盖章、贴座位号都要靠人工操作,手续繁琐、管理落后。1985年,中国民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中国民航旅客计算机服务系统。

系统建立起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铺设成千上万个售票终端,终端从哪里来?从国外购买,需要花费国家的大量外汇,而且系统在国内的推广使用,首先要解决国内旅客汉字姓名问题。当时,全世界的机票使用的都是英文,还没有单独为一个国家设计专用语言的先例,要在原西文系统上实现汉字处理,系统供应商开出了天价。

为了解决这个卡脖子的问题,中国航信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主研发。在没有外国技术专家支持的情况下,中国航信的技术人员通过从系统最基础的输入输出模块做起,在反复的测试中,寻找汉字编码和和西文编码兼容的处理方式,不断总结规律,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终于有一天,在进行了上千次的测试和改进后,民航系统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出现了第一个汉字——“一”。

image.png

▲ 中国航信第一代汉字处理终端

简单的一个“一”字,推开了中国民航信息化的大门,中国航信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客订座汉字处理系统和汉字终端产品,实现了国产化设备的汉字输入和输出,造价也节省了五倍以上,推广过程中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外汇。1992年起,航信汉字终端产品的推出受到市场热烈欢迎,短短两年时间,投入使用超过一万台。随着汉字终端的普及和系统的更迭,引发了中国民航客票销售、自动结算、机场服务等一系列变革。

2003年,由中国航信起草的《中国民航电子客票标准》正式颁布。当时,电子客票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人们无法理解,没有实体机票要拿什么登机,一些航空公司也有疑虑,把机票全交给数据管理,出现问题怎么办?

然而中国航信坚定地相信,这是中国民航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航信在发展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进行电子票的推广工作。2007年,中国后来居上,在全球实现了100%的电子客票普及率,成为全世界电子客票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航信始终致力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旅客全流程一体化出行,2019至2020年,共保障5亿多人次旅客体验“无纸化”便捷通关。

从自助值机到自助托运行李再到智慧安检,从航司数字化转型到智慧机场建设,中国航信用心保障民航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助力中国民航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image.png

▲ 中国航信推出的航旅纵横APP

夯实品牌,抓住“安全、创新、服务、产品、人才”五个关键词

中国航信的品牌建设与公司业务发展相辅相成,既有一般品牌建设的普遍性,也体现行业的特殊性。公司的基因是历史积淀与行业特点交互影响的特定结果,总的来说,就是“安全、创新、服务、产品、人才”这五个关键词。

“安全”源自中国航信对自身使命的勇敢担当。中国航信运营的民航商务信息系统承担着国家民航客货运输业务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关键任务,运营与维护着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安全始终是贯穿航信发展历程的重要主线。

“创新”源自中国航信对自身初心的深度认知。作为唯一以信息服务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航信专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致力于用科技带动影响行业,以技术驱动产业发展。

“服务”源自中国航信对自身定位的精准把握。中国航信将服务视为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能动发挥民航商用数据的收集者、处理者、管理者角色,以专家视角深入关注行业动态、服务客户需求。

“产品”源自航信对所处行业的精准洞察。中国航信致力于以信息创造价值,产品作为企业价值的主要承载体,已成为公司擎动民航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要媒介。

“人才”源自航信对企业生命力的长远统筹。中国航信将人才视作中国航信铸造一流品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视人才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信任人,培育人,成就人。

中国航信品牌建设也应立足于这五项基因,构建“安全、创新、服务、产品、人才”五位一体的世界一流品牌。

一是积淀安全文化,筑牢企业根基。中国航信40年如一日的坚守,就是要打造民航信息服务领域第一安全品牌,对外以高质量的安全保障营造中国航信安全金字招牌。中国航信40年间在各类国际国内重要活动中无一起重大信息外泄事故,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党的十九大”“上海世博会”“博鳌论坛”“亚洲文明对话”等国家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取得了行业内罕见的信息安全成就。

同时,结合安全保障行动构筑品牌故事。中国航信创造性地结合中国航信运控指挥中心(ECC)展示中国航信的安全理念和管理经验,为原本的信息中心、指挥中心、应急中心、变更中心赋能,向重要访客展示中国航信7*24小时安全保障民航神经系统的工作状态。

image.png

中国航信ECC运行指挥中心

二是积淀创新文化,挖掘动力源泉。在过往的岁月中,中国航信勇敢挑起行业智慧化建设的主力军与国家队角色,努力成为智慧民航的价值创建者,一方面,以持续性的创新为品牌拓上科技印记,积极推动智慧民航建设,打造全流程无纸化通关体验,推出“航信通”无纸化通关技术方案,让旅客仅凭借手机上的二维码即可实现登机;另一方面,将科技融入企业品牌形象,利用形象化、人性化的展示方式,交互式的手段助力品牌具象化表达,在各个国际性展会上展示航信风姿。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中国航信设计出“机票时光机”展示项目,以中国民航发展为时间轴,从机票、登机牌的角度展现民航大半个世纪的纵深变化,一经推出即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注报道,同时推出“行程大比拼”展示项目,通过人脸识别、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行程提取和飞行轨迹展示,在各项展会引发广泛关注。

image.png

中国航信机票时光机展示项目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三是积淀服务文化,营造世界一流口碑。中国航信致力于“成为客户心目中最信赖的领先信息技术及商务服务提供商”,通过重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实现大服务,整合航信的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接触点管理,建设专注于客户服务的统一服务中心,以客户导向为发展理念,提供更加全面、高品质的标准化服务,最大限度实现客户价值,让用户口碑成为品牌宣贯的重要构成;通过尽心竭力的支持保障,展示服务风貌;通过专业化服务、高效率响应,为行业提供特殊时期的专项支持。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航信以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应时而动,迅速成立联防联控数据服务领导小组,并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开设专门数据溯源绿色通道,结合行业免费退票、免收手续费、航班航线调整、设立“留观区”要求,不断优化系统、开发功能,助力行业以智慧科技手段应对疫情。旗下产品“航旅纵横”及时上线新冠确诊患者同航班自动通知系统、中国民航旅客健康申报系统,对接卫健委健康码,与电子登机牌融合展示,为全行业提供精准及时的支持。

四是积淀产品文化,赋能B2C子品牌。与其他沿用B2B业务模式的企业一样,中国航信的品牌建设工作同样面临终端用户难以触及,品牌传播难以触发市场共情的难题。为此,中国航信借助自身在产品上的独特优势,探索出一条“借势而行”的新路径,即打造B2C子品牌,以明星化的产品品牌带动主品牌在市场的影响认知,激发主品牌在市场的生动联想。2014年,中国航信顺应“互联网+”发展浪潮,打造航班信息服务明星产品“航旅纵横”,实现用户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有效提升。现在,航旅纵横已经成为外界了解航信、获知航信的一个重要介质,明星化的产品转化成向外界引荐中国航信品牌的闪亮名片。

五是积淀人才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国航信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秉承“人才强企”战略目标,全力抓好人员保有、人才保留、人物培养三大问题,一方面,营造利于员工价值实现、符合职业生涯设计的成才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岗位激励、工作激励四项抓手引才留才;其三,自身招聘与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双效并举,着力打造兼具领军人物、专业人才、优秀人员的人才品牌。

此外,中国航信高度重视拓展国际化品牌,在肩负为国内民航市场提供信息服务与运维支持的重要责任的同时,积极推动与海外系统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化合作。一是构建全球品牌推广格局,自2000年在香港注册设立第一家全资子公司至今,已对外直接投资设立3级全资子公司共计9个,业务和服务区域覆盖了港澳台、日韩、东南亚、欧洲、澳洲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2019年更成立中国航信国际公司,统筹管理所有海外外设机构,将原本分散的品牌力量汇成合力。二是积极拓展市场,扩大品牌影响。至2018年底,中国航信民航旅客服务系统海外签约客户已有近30家,在柬埔寨、尼泊尔、泰国等“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柬埔寨签约航司最多的民航旅客服务系统供应商,海外服务更辐射至俄罗斯、西亚和东欧地区。

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航信砥砺风雨、稳中求进,为中国民航的建设发展之路铺设一块又一块的信息化基石。在铸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品牌征程中,中国航信也将继续发挥自身特性,在行业领域内谋定目标,在自身禀赋中探索发力点,立志打好“安全、创新、服务、产品、人才”的品牌组合拳,锻造世界一流品牌,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中央企业风貌。

郭志伟 钟士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