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1
2020年4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发布会,公布了2019年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数据。其中位于深圳的大疆公司以874件《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23,中国第6。
在2020年中国独角兽榜单中,大疆排名第七,市场估值超过1660亿元。业内专家认为,大疆是近几年中国极少数几家能够完全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在业界形成巨大竞争优势的世界级企业之一。
创立于2006年的大疆,是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目前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2013年至2017年,大疆销售收入呈现每年约一倍的速度增长。到2019年,工业产值突破260亿元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民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占据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能保持如此高的市占比,堪称奇迹。大疆因此也被称作全世界都在追赶的公司,那么,这个奇迹的背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梦想从遥望天空开始
大疆的故事要从一位杭州少年讲起。
1980年出生于西子湖畔的汪韬,从小喜欢航模。他读了一本“红色直升机的探险故事”漫画书后,开始憧憬天空的奥妙。身为工程师的父亲,没有干涉他的爱好,而是给了他一架遥控直升机。
他想象直升机可以如随意操控的精灵一样,任意在天空中飞舞。事实上这架从父亲那得到的玩具并没有满足汪韬的愿望,甚至飞了不久就掉下来了。
从那时起,汪韬就有一个梦想,自己做一个能随意遥控的直升机。为此,在杭州读完高中后,就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随后又申请到香港科技大学,继续他的无人机梦。
2005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准备毕业课题。他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解决他儿时对直升机最期待的想象——“可以停在空中不动,想让它停哪里就停哪里”的自动悬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失败了。
不服气的汪滔继续没日没夜研究,终于在2006年1月做出第一台样品,挂在航模爱好者论坛上,备受好评,也因此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订单。
此后,汪韬拉上一起做研发的同学,在深圳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公司,走上了一条艰苦的“研发”路。
刚开始,公司办公地点在一个民房里,场地简陋,一些优秀人才到公司看一眼后就转身离开。创始团队的几个员工,跟着汪韬研发了两年,公司没有任何起色,其中两名员工也相继离开了。
眼看创业就要搁浅,他的导师李泽湘加入到团队中,帮助他解决了资金和人员问题,暂时渡过危难。
2008年,汪滔研发的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面市。
2010年,大疆从一位新西兰代理商那里得到一条信息:她一个月卖出200个平衡环,但95%的客户都把平衡环安装在多轴飞行器上。而她每月只能售出几十个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当时多轴飞行控制系统的主要厂商是一家德国公司MikroKopter,但他们的产品策略是用户必须找到自己的组件并下载代码,因此体验不是很好,产品的可靠性也不行。汪滔敏锐地意识到:大疆也许应该成为第一家提供商业用途成品飞行控制的厂商。
此后,汪滔把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上积累的技术运用到多旋翼飞行器上,从2011年开始不断推出多旋翼控制系统及地面站系统、多旋翼控制器、多旋翼飞行器、高精工业云台、轻型多轴飞行器以及众多飞行控制模块。
到2012年晚些时候,大疆已经拥有了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以及遥控器。最终,公司在2013年1月份发布“大疆精灵”。 得益于简洁和易用的特性,“大疆精灵”撬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
自此,公司逐渐走上了正轨,而汪韬的商业天赋才真正被挖掘出来。
始终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国内,汪韬和他的大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疆飞控系统打磨好后,公司的后期盈利已经不成问题。
汪韬带着大疆的产品走访国内各个客户,很多客户都为他的研发点赞,并表示采购大疆的产品。
但汪韬并不想仅仅做一个在国内销路大好的无人机产品而已,他的梦想是将无人机推广到全世界。
从2010年开始,大疆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与无人机相关的飞行控制模块,并不断完善产品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技术实力。正是这种持续的研发,为大疆带来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客户。
2011年,汪韬结识了位于印第安纳州曼西市的奎恩,这是一位在当地从事航拍业务的创业公司,他的公司刚好需要汪韬的无人拍摄稳定视频的技术,两人一拍即合,敲定了合作。
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大疆北美分公司成立,分公司的负责人正是奎恩,自此大疆开拓了北美地区的广阔市场,这也为大疆带来了“无限可能”。
2014年,大疆已经售出了约40万架无人机,到2015年,大疆的净利润已经增长至2.5亿美元,飞速增长的盈利收入令业内刮目相看。
大疆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是从创业之初就认定了一条路:注重研发,无论是公司盈利如何,都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产品研发。
在核心技术方面,大到生产销售,小到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大疆全部都是一手经营,独立自主,从来不依赖其他任何企业。这样的苦心经营换来的是大疆成为世界上无人机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
在质量保障方面,大疆始终追寻的就是质量第一的企业理念,严格把控质量大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对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而言,究其本质,真正竞争力就是核心技术。而大疆在核心技术方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很难复制。也就是说,其他任何公司在短时间内很难复制和替代大疆旗下的产品。
早在2009年,大疆就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从2014年到2017年,大疆专利申请数一直处于行业第一。截至 2020 年初,大疆创新累计申请专利 11700 余件,全球商标布局 57 个国家和地区。
大疆创立以来,通过不断革新技术和产品,开启了全球“天地一体”影像新时代——在影视、农业、地产、新闻、消防、救援、能源、遥感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多个领域,大疆重塑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021年10月,大疆正式发布了DJI Ronin 4D(大疆如影4D)——全球首台8k四轴电影机。这是一款搭载全画幅禅思云台相机,集成了四轴增稳系统、激光跟焦系统、无线图传控制系统的一体式电影机。一场影视技术的大革新正在爆发前夜,而故事的主角第一次是一家中国公司。
大疆无界,未来无限可能。
江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