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3
人物档案:
陈宏 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其带领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成为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岗、共产党员示范岗;个人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连续荣立2次三等功,荣获“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
12月2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公布2021年“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全国共32人被评为“最美公务员”, 中央组织部同时为他们记一等功。陈宏不仅是重庆市唯一上榜者,也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唯一获奖者。
从事特监事业10年,陈宏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每年的“三节两夜”都在一线坚守,披星戴月才归家。他说,最愧疚的还是家人,每次都因工作任务而无法实现家人一起出游的愿望。
“谁让我干了这份工作呢!特监工作,需要坚守,需要担当,更需要付出!”陈宏十年如一日,用信念和行动,诠释了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和弘扬的“忠诚为民、法治公正、务实严谨、担当清廉”新时代重庆市场监管文化价值理念。
强忍病痛 坚持开完现场评审会
2011年,陈宏从部队转业回渝中区工作,同特种设备打上了交道。渝中区地处重庆中心城区,老城区老建筑居多,特种设备数量多、使用年限长、运行频率高,安全监管压力可想而知。
“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我就摆在床头,只要有空就看就琢磨!”很快,陈宏就熟悉了特监条线的业务。2013年,陈宏开始担任特监科科长。当年,853台“三无”老旧电梯改造被纳入全市民生实事之一,渝中区成为老旧电梯改造的“主战场”,要改造完成363部。
“我记得有年夏天,天很热,我们在大溪沟一栋单体楼检查,11楼的一位老太太下楼买菜,电梯坏了她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特别劳累!”陈宏说当时很受触动。渝中区老旧电梯多、停用电梯多、问题电梯多,老百姓特别是老人下不了楼出不了门、上不了楼回不了家,需要立即解决。
两年之内要完成363台的老旧电梯改造,难度大、要求高、时间紧,陈宏和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在外面评估、检查、督查时常常忙到下午3点多吃午饭,晚上7点以后参加老百姓的“坝坝会”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宣传政府的惠民政策,给老百姓合理的建议。周六周日经常到现场督查电梯改造进度,叮嘱电梯改造单位保证施工质量、注意安全保护。
一次评审会议现场,陈宏的肾结石病犯了,他硬是强忍着坚持把评审会开了,再赶到医院进行治疗,第二天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三无’老旧电梯改造,每一台都是一个硬骨头,每一台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陈宏说,遇到困难不推诿卸责,不绕道而行,迎难而上,挺身而出,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渝中区共计完成老旧住宅“三无”电梯改造更新413部,涉及121个小区,惠及群众11万余人。
大胆创新 找到老旧电梯改造“密码”
考验总是接踵而至。2014年夏天,渝中区长江化龙桥的拆迁安置小区临江嘉园一名居民因电梯故障被困,导致突发疾病送医治疗。
陈宏和同事赶往事发小区调查处理,老百姓要求解决该小区电梯安全隐患问题。陈宏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在场的所有业主,请他们随时监督工作进展情况。陈宏不断探索总结,逐渐找到了破解老旧电梯改造难的密码——“政府出钱看病,业主掏钱治病”“政府适当补助,鼓励业主缴纳房屋大修基金”,从根源上解决了电梯坏了无钱修、矛盾大、安全隐患多的问题。
为了办好老百姓的事,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陈宏坚持“民事民议民定”工作原则,由老百姓自己投票选择电梯改造单位,充分尊重了老百姓的意愿。为了保障电梯改造质量,陈宏和同事创造出“企业申请、安全评估、先改后奖”的办法,要求改造后的电梯5年整机免费质保,替老百姓把住了质量关。从2012年延续至今,渝中区共改造老旧电梯1229部,极大地改善了老旧电梯的安全状况,有效预防了老旧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一做法受到国务院安委会督查组的好评,经验在全国推广。
忠诚为民 只身排危氢气瓶
从事特监工作不仅繁重,而且风险极大。陈宏还记得2015年底的一个深夜,他接到信息称渝中区工人文化宫旁宿舍发生气瓶闪爆。赶到现场后,陈宏发现现场一片狼藉,还有一个氢气瓶在里面,还在发生化学反应,随时可能爆炸。
子夜时分,来不及多想,陈宏决定自己先处置。他轻轻用手碰了一下气瓶,“烫!非常烫!”陈宏找来两块布包住双手,一是防止静电引发第二次闪爆,也是防止自己烫伤,他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把滚烫的氢气瓶拖到空旷处,然后一边给气瓶浇水降温,一边用塑料软管插入瓶口,轻轻地拧开阀门,慢慢地将氢气导出放空,直到早上6点处理完才回家。
2018年,为解决渝中区较场口轻轨站出口扶梯的隐患整治工作难题,陈宏带领重庆市特检院专家、轨道公司和电梯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后,发现了症结所在,指导对该电梯进行了超常规改造,消除了隐患,方便了群众出行。
“不论多苦,只要是为群众办事,我都觉得很值得。不管多累,只要是为群众做事,我都觉得很幸福。”陈宏说。
□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