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准入 > 

深耕 现代农业 描绘精美画卷

——国家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1-12-07

  每到春耕播种时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台创园内的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大田里,万千鹭鸟在旋耕机身前身后嬉戏觅食,形成一幅精美又和谐的田园画卷。这一壮观场面不由得令来往行人驻足观看。
  据了解,喜洋洋公司于2017年获批创建国家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4年来,示范区以水稻种植为核心,建立6000亩核心区,辐射周边乡镇6万亩水稻种植区;建设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品牌筛选、育苗方法、插秧技术等多个方面实现标准化百分百覆盖;通过标准化种植方式的示范推广,农户种植效率大幅提升,收入也随之年年递增。

质量管理标准先行
  台创园是安徽省六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之一,占地约7万亩。田成方,水相通,基本设施较好,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农业资源、人才、技术相对集中,是现代农业技术集中应用与展示区。
  据了解,示范区项目就建设在台创园内。为保障示范区项目顺利进行,庐江县政府及时成立国家绿色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台创园管委会、喜洋洋公司以及大专院校等多方联动,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
  质量管理,标准先行。围绕稻米种植与服务,喜洋洋公司采用或制定了相关标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32项,开展配方施肥、精准植保、育插秧技术、质量追溯、农业服务等专题研究。示范区与中华供销社商业机械研究所、安徽省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试验站,以社会化服务手段促进标准实施。截至目前,示范区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5项、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逐步形成了绿色水稻生产与服务标准化体系。

“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
  “我承包了260亩土地种植水稻,以前人工种植时购买稻种、雇工插秧成本在17万元左右。去年与示范区合作,购买其育成的秧苗,再请他们用插秧机机插,成本降低至12万元左右。”近日,庐江县台创园施湾村水稻种植大户孔祥龙说着自己的“种田经”,开心不已。
  据介绍,示范区十分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的思路,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及方式不断完善,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示范区成立了全程农事服务中心,组建了农机、植保、种植三个合作社,建设了4座育秧工厂、1个智能配肥车间、1个农机大院,具备5000多平方米仓储设施,可为合肥市近30万亩水稻种植提供保姆式服务,涉及农资供应、机械施肥、耕作、代育代插、植保飞防、收割、烘干仓储、订单收购等各方面内容。
  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示范区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喜洋洋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目前,工作站已汇集专职或兼职农业科技专家20多名,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新模式实践应用,面向农户一对一制定《农事指南》,并每年开展集中培训3至5次,为农户答疑解惑,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难题,着力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标准化让农业更美好
  “时值端午插秧忙,又摆盘子又起秧;颗成颗来行成行,盼望小苗快成长。”每逢插秧季节,喜洋洋人经常会念起这首打油诗。如今,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
  水稻代育代插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中的难点、重点,是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核心薄弱环节。示范区围绕这项服务,建立了合肥市工厂化育秧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在安徽省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协助下,示范区将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经验总结提炼成标准,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DB 34/T 3165—2018《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服务规范》,对水稻机械化育秧基础条件、育秧流程、秧田管理、质量管控、服务规范、监督与反馈等内容予以明确规范,大大提升了代育代插服务效率,广受农户好评。示范区还积极举办机插秧大赛,多次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活动,引导农户主动学习并应用标准,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水稻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水平。
  传统农民种水稻凭经验、靠感觉,脸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在示范区农户的眼里,手机不只是通信工具,还是水稻种植的“指挥棒”。
  喜洋洋公司董事长王宜坤同时也是一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他点击自己手机上的APP,示范区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便尽收眼底。“APP设置了多个功能模块,可以实现水稻种植全程监控、田间管理远程控制、农业技术远程服务。”王宜坤说,这项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基于标准化水稻种植方式的推广。如今,绝大多数涉及标准化生产的农活儿都可以通过APP远程操作,不再需要农户“亲自”去干了。
  依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互为支撑的绿色水稻标准体系,示范区建立起绿色、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先后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6万多亩,带动农户760多户,示范区稻米产品全部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本报记者 刘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