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9
30年激荡历程,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松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从追赶时代到引领行业,黑松林人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从传统模式到多元化经营,黑松林人走出了一条开放发展之路;从传统优势到转型升级,黑松林人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紧扣时代脉搏 蝶变呈发展新颜
“黑松林正是伴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一路走来,一路发展壮大的。三十年间,无数个黑松林‘改制’是匠心的承诺,也是黑松林走上开放大舞台、跃上发展快车道的隆重‘奠基礼’。”黑松林董事长刘鹏凯回忆说。
时间回溯到1991年,在“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时代感召中,刘鹏凯凭借“要下海就不带救生圈”的魄力,“下海”到一个即将倒闭的乡镇企业,自此开启了泰兴粘合剂工业的生产史。
如何让工厂活下去?刘鹏凯想到了借力的办法。他找到全国经销粘合剂最早的单位——上海化轻普陀公司,在对方已与别人草签协议的情况下,硬是凭借真诚的态度和对胶粘剂行业发展的独到见解,达成了合作。之后,刘鹏凯又成功与中国包装材料总公司下属单位合作,借对方的技术提升质量。1992年,刘鹏凯把厂子更名为“扬州市强力粘合剂厂”。
“总借别人的品牌不是长久之计。”1993年,刘鹏凯注册“黑松林”商标,从此开始推广自主品牌。1997年,工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刘鹏凯从厂长变成了老板,拥有了绝对的自主权。1998年10月,刘鹏凯收购黄桥第二工具厂,建立西厂区。同年,“黑松林”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1999至2000年,黑松林参与了《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的修订。
大力推广自主产品之余,刘鹏凯还尝试为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代理加工产品。1999年,第二届国际胶粘剂和密封剂展览会在上海召开,刘鹏凯争取到了门票印制协办权,门票背面的宣传语——“欢迎你走进黑松林,构筑你的小屋,谱写你的童话”,把黑松林传播到海外。2000年5月,黑松林改制为私营企业,更名为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
历经30个春秋,一代又一代黑松林人紧扣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脉搏,勇于担当、拼搏奉献。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改革、改制,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经营业绩不断提升,结出一串串硕果,留下一道道闪光的足迹。
目前,黑松林已成为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4A级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中国化工卓越品牌、中国环境标志优秀企业、江苏省名牌产品、泰州市标准创新奖等荣誉称号,企业发展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优服务暖人心因企施策促发展
30年间,黑松林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华丽转变的背后,有辛酸和泪水,有不懈的努力与付出,而知识产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胶粘剂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北有哥俩好,南有黑松林。曾经有人将黑松林误认为是东北的品牌。其实,黑松林地处苏北一隅。创业之初,刘鹏凯一天也没有忘记造自己的“大船”,一天也没忘记给自己的产品起个响当当的、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
随着“黑松林”“老木匠”等品牌的不断壮大,不法之徒为谋暴利,采取假冒、近似等不法手段,剽窃“黑松林”“老木匠”品牌成果,给黑松林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黑松林”方面经过多方调查,先后在昆山、南京、安徽等地发现了由昆山“南宝”生产的冒牌“老木匠”万能胶。
保护知识产权,护航经济发展,监管部门一直在行动——
2004年10月,工商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取证。在取得行政处罚通知书后,刘鹏凯向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在多方面的协调下,黑松林最终获赔。多年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数十次重拳出击,处理了恶意近似的“黑森林”“老松林”等十多个侵权商标标识,打掉了多个制假窝点,维护了黑松林的知识产权,开我国民营企业维权的先河。
“黑松林在三十年的企业发展中,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品牌就是企业的金山银山。”在刘鹏凯看来,公司在遭遇商标侵权纠纷,因取证困难而制约企业维权时,来自监管部门的助力服务显得更加温暖人心。
打造绿色智造的“泰兴品质”,黑松林正迈入绿色发展快车道。近几年,在泰州、泰兴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黑松林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实施了“文化打造品牌,先谋势后谋利”的品牌战略。目前,黑松林在食品类、服装类等行业防御注册“黑松林”商标,注册“黑松”“老松林”“黑森林”等联合商标8个,参与15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或修订,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5个高新技术产品。
“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利益、企业健康发展,以及消费者权益息息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的领导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承载着企业的信任,有责任立足县域经济特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主导作用,鼓励通过创新发展自主品牌,遏制侵权傍名牌现象,为企业发展提气强心。
强化责任担当 续写新时代传奇
“中国胶粘剂的绿洲有一片黑松林。”走进黑松林,放眼望去,眼前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园中小径曲折,从一重重门廊、镂空图案的石墙,到满目翠绿、各色鲜花盛开、鸟语花香……处处体现着江南园林的韵味。
一直以来,“白烟绕厂”是大家对化工企业的固有印象。作为一家粘合剂化工企业,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趋严,是什么让黑松林人勇于面对挑战,拥有寻求突破、解决发展瓶颈的智慧和勇气?
——是黑松林人自我改造、在改革中前进在探索中发展的魄力和信心。
是什么让这一个个项目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到“创造奇迹”?
——是黑松林人坚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打造核心技术新亮点,拥有了独占鳌头的关键技术。
是什么让黑松林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担当?
——是黑松林的发展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勾勒出清晰的“有传承、有情怀、知感恩”文化脉络……
每一次的创新、转型和奋进,黑松林都与国家同脉、城市发展共频。“近年来,通过打造花园式工厂,进一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黑松林人也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力争把工厂打造成民营企业中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先锋队和排头兵。”刘鹏凯欣慰地说道。
除了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紧抓安全设施的“硬实力”投入,黑松林还不忘安全意识和岗位能力的“软实力”培育。值得一提的是,黑松林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会被极具特色的“职工书屋”吸引。这里面积不大且陈设简单,但非常整洁温馨,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书桌一尘不染。在这里,公司会定期安排集中学习会并对企业开展的“薪火传承、匠心筑梦”读书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职工书屋”成为深受广大职工欢迎的“精神家园”。
“经过多年的实践,黑松林探索出‘心力管理’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特别注重对员工心智模式的培养,其精髓是‘用心管理,管到心里’,落地为‘知心、聚心、塑心’三个维度。”刘鹏凯说。他指出,黑松林人将以“不做500强,要做500年”的匠心,不断探索绿色制造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勇担新时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作为时代的弄潮儿,黑松林人将秉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新起点再出发……
□祝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