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7
城市印记:
漯河地处河南中南部,有着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国宝七音骨笛、酿酒工艺,分别将中国文字史、音乐文化史、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以上。漯河市拥有双汇、南街村、卫龙等一批食品名企。
改革开放以来,漯河市充分挖掘中原农业资源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培育了双汇、南街村、卫龙等一批食品名企,招引了嘉吉、可口可乐、旺旺、统一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打造出一座现代化“中国食品名城”。
优化营商环境 食品产业提质增效
“卫龙牌辣条火锅8件,亲嘴道、亲嘴条、亲嘴烧各6件,火烧干吧、大面筋、小面筋、点心面、麻辣小丸子各5件……”
双十二购物节晚上,河南省卫龙食品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直播间里,主播忙着招呼网友,销售场面异常火爆。
卫龙食品是一家创办于1999年的民营企业,时至今日,那个生产辣条的小公司已发展成集调味面制品、豆制品、魔芋食品、素食肉制品、蛋制品、休闲食品等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大企业。
在漯河,比卫龙食品更知名的品牌则是双汇。据双汇发展副总裁周霄介绍,近年来,双汇发展大力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智能车间。如今,肉食颗粒灌装、调料配置、上料、包装,整个肉制品生产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企业组建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围绕‘一碗饭、一顿饭、一桌菜’,加大产品研发,把消费者喜爱的传统名菜做成工业化的便捷产品。”周霄说,双汇发展既引进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又扩展产品品类、引领消费新需求,诸多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以双汇、卫龙为代表的一批食品企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食品名城”这块土地的精心培育和扶持。近年来,漯河始终秉承“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的理念,坚持从点滴做起,从企业发展的具体困难解决起,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城建交通工程、招商引资工作周例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2280个;建立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机制,行政审批实行“一窗受理”“容缺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到64个工作日,实现了从项目策划、线索生成、宣传推介、对接洽谈、项目签约,到项目规划、审批、开工、达产等全生命周期高效服务。
2020年疫情之初,漯河就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的30条措施,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在全省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复工复产。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漯河市经开区制订了“三联三包三提”实施方案,抽调165名干部定点分包企业,定期到企业召开服务例会,帮助摸底子、理路子、定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南街村集团所在的临颍县,则安排309名县、科级干部分包全县275家企业,以实际行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解决,在全省营商环境测评中位居第十位。
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成长壮大的沃土,也给漯河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家世界500强、32家国内500强、75家行业百强企业在漯河投资兴业,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长年居全省前列、增速去年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增长4.9%、税占比75.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超千亿元,增幅居全省前列。
坚持“三链同构” 打造中国食品名城
2021年9月16日,漯河市政府分别与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前者是河南省涉农综合性投融资方面的翘楚,后者拥有深厚的粮食产后科技创新积累,在两大省级平台的“加持”下,漯河市乡村振兴、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事实上,这一操作早在谋划之中。在2019年出台的《关于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以搞好食品工业“制造、智造、质造”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建设国内领先、优势凸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食品名城。
近年来,漯河坚持“食品+”理念,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造纸、医药、盐化工、物流、动物饲料等产业的关联环节,积极培育食品机械、食品包装、功能性保健性食品、绿色食品添加剂、食品物流、宠物食品等产业,用好产业链精准招商添增量、重点企业倍增工程扩存量、“个转企”“小升规”亿元企业培育壮集群、加快工业企业“三大改造”促转型、打造细分领域专业园区建载体、服务企业周例会优服务等“六个抓手”,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积极推动食品产业研发创新基地、产学研融合示范区建设,设立全国首家市长标准奖,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谋划建设检验检测产业园,深化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战略合作,与江南大学签署“1+N”战略合作协议,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价值链;推行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小麦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农科院和小麦育种专家“五级订单”模式,着力打造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供应链。
通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和积累,漯河食品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重大突破,全市食品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规上食品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和税金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3%、66%、79%和81%,与食品产业有关的金融、物流、检验检测等要素融合贯通,产业之间链链相通、要素之间环环相扣的完整生态初具规模,产业链供应链始终保持了较高稳定性,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出台的《漯河市争创“五基地五中心” 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要遵循“三链同构”要求,以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以创新发展提升价值链、以融合发展打造供应链,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数字化、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城。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漯河正以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和无比坚定的发展底气,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杨会玲 李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