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5
人物档案:
姚伟,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科科长。2011年至今,一直奋战在食品安全监管一线的他,以脚踏实地的作风、任劳任怨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干劲,屡获嘉奖和评优。2019年,姚伟获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行政嘉奖,2020年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击破疫情防控“堵点”
上午8点30分,姚伟准时走进位于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开始一天的繁忙工作。今年是他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崇明岛上的食品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姚伟也积累了丰厚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
崇明区所辖范围包括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崇明区市场监管局位于崇明岛本岛。岛上以城镇、农村地区为主,69万人口分布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地广人稀,使这里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
疫情发生伊始,姚伟所在科室在防疫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难题,他带领科里同事,将“堵点”逐个击破。
岛上青年、中年人口多数离岛求学、工作,农村地区居民年龄普遍偏大。由于传播媒介有限,他们对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解、掌握不及时,防疫措施宣教工作一开始进展得并不顺利。“大家习惯了以往‘自由自在’的方式,认为戴上口罩呼吸、抽烟都不方便,对我们宣传防控措施一度存在抵触心理。”姚伟说。
受疫情影响,闹市区一家水果店顾客寥寥。面对执法人员配备测温枪、消毒水,并对每名进店人员进行测温的要求,店老板情绪激动:“人都没有,店里的水果都快烂掉了,我给谁测温!”对此,姚伟和同事们与商家耐心沟通,以风险防范为导向进行劝说:“如果有一例阳性病例出现在店里,不仅店要封掉,所有商品要销毁,你和家人也都要受连累。”就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防控措施执行的必要性一点点渗透进大家心里。最终,店里按要求配备了相关设备,并做好后续防控工作。
辖区许多餐饮单位年前购置了大量食材,疫情来得突然,经营活动按下“暂停键”,米、油、肉等大量食品原料积压在冰箱、冷库,不仅构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给餐饮企业带来损失,企业管理层对此一筹莫展。
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姚伟和同志们牵线搭桥,允许餐饮企业在确保食材安全的前提下,对积压的食材进行简单加工,然后销售给周边单位食堂和居民。“企业根据购买方要求,把肉切丝、切块,将蔬菜进行清洗加工,直接点对点销售。”特殊时期,此种方式不仅帮助餐饮企业解决了原料积压问题、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也使受疫情影响外出购物不便的居民获得方便,周边单位因疫情无法外出就餐的“白领”也吃上了安全的工作餐。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期间,展会餐饮服务提供商对崇明区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服务表示感谢。
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崇明岛作为“上海市的后花园”,主要发展目标定位为发展生态经济、打造人居环境。近年来,岛式“周末经济”蔚然兴起。上海市不少居民喜欢利用周末来岛上休闲旅游,每逢“五一”“十一”,游客更多。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一些单位控制人员流动,位于上海市内的崇明岛成为市民们短途休闲游的首选地之一。游客数量的增加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岛上带来更丰厚的收入,另一方面也给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带来更大的压力。
2009年长江隧桥贯通前,岛上居民出行靠船舶,人们的生活习惯、观念相对封闭。长期以来,岛上的食品经营业态具有小、散、杂的特点,农村地区的不少食品店由60岁左右的老年人经营,经营者在食品安全制度执行上较为薄弱。同时,岛上人口集中分布在面积较小的城镇地区,农村地区人口少,食品经营业户分散,也给日常监督检查增加了难度。
“目前,岛上有食品生产企业85户、食品流通企业7800多户、各类餐饮单位2800户左右。与食品相关的疫情防控宣传、培训指导还是要加强。”姚伟所在科室按照监管对象的类别,通过微信建立了“大型饭店群”“中型饭店群”“小型饭店群”,发放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方面的最新指导意见,督促各类经营主体随时查阅、学习。
“结合工作中的有效经验,我们还开展了‘交叉执法’‘错时执法’。”姚伟介绍道。崇明区局下辖18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在区局统一部署下,姚伟经常和科里同事一起到其他乡镇进行交叉检查,提高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保证检查质量。
此外,他们还根据餐饮业态经营特点,开展“错时执法”。清晨5:30开市的农贸市场、晚上7:00到9:00间的餐饮夜市,都留下了姚伟和同事们不辞辛苦、细致检查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来,崇明岛乃至整个崇明区的食品安全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筹备阶段,崇明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展会期间餐饮服务场所从图纸、设施配备等方面跨前指导,提前服务。
“生长于斯、奋斗于斯”的本岛人
“我是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被问及对自己的评价,姚伟不假思索地说了这句话。大学毕业后,出于对故土的眷恋,他回到了崇明岛。姚伟的专业是计算机工程,在单位一开始从事的是信息化建设工作。调到食品条线工作后,面对崭新的业务领域,他也曾焦虑过:“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卫生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当时的感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本领恐慌’。”
面对陌生领域,他开始下大力气补课,利用下班时间、节假日学习业务知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人员管理、食品原料管理、经营场所设施环境管理等要求,都是他学习的对象。遇到想不明白的问题,他就记录下来,第二天上班时再向领导、同事们请教。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姚伟利用积累的业务知识,参考非典时期的防控要点,草拟了食品经营单位加强清洗消毒、阻断病菌传播的6项措施。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清晰化,他和同事们及时制定并不断调整应对策略,下发了食品经营单位《疫情防控监管工作要点》18篇次,制定并发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告知承诺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基础。
崇明区市场监管干部对餐饮单位冷菜间的保洁柜开展洁净度检测,确保冷菜间设施设备卫生干净。
2017年,崇明撤县设区,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利,人员交流更为频繁,开放的崇明岛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来岛参加建设。姚伟所在单位、科室里同样“海纳百川”。作为科室负责人,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督促同事们学习、进步。对科里人员,他提出两条基本要求:加强学习,严谨工作。
“我们是一个集体,在一个战壕里,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环都要起作用,如果哪个环节松了,整个链条也就垮了。”姚伟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崇明岛人,姚伟看待家乡的目光多了一份温情,也多了份质朴。谈及对故土、也是自己奋斗着的这片热土的评价,他的语气中流露出期待:“我们基础相对差一点,底子稍微薄一点,不过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提升、规范,目前,食品安全形势是有序可控的。”
花博会期间,崇明区市场监管局与光明集团联合开展党建活动。
在他眼里,观故乡如同观自己,话语间透着几分平实的谦逊:“我们基础是有不足,所以要不断地学习、提高,相信未来会是我们期待的样子。”采访的最后,姚伟笑呵呵地说。
□本报记者 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