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老郑的一天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2-03-18

老郑(右二)检查餐饮企业后厨。

  在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有位远近闻名的老郑,他的微信好友里有辖区众多企业负责人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人们第一反应是找他解决。老郑名叫郑道朋,是大兴区市场监管局清源市场监管所的一名普通干部。
  老郑其实并不老,今年才39岁,因为处理问题经验老到、对待消费者亲切热情、对待企业人性化执法,人们都愿意称呼他为老郑。3月10日,笔者跟随老郑,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他忙碌而又不凡的一天。
  系好扣子、捋直袖口、抻平衣襟……3月10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老郑忙碌而又平常的一天开始了。
  匆匆吃过早饭,约8时30分,老郑坐在工位上,打开电脑,仔细查看整理系统里的一系列工作:区局公告栏工作通知、12345接诉件、12315系统工单等。
  9时30分左右,老郑和同事们出发前往当天的第一站——天健广场,来到永辉超市处理涉及馄饨退费的接诉件问题。他们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主要检查商品的来源是否正规、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调查消费者反映商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依法开展调解。
  通过检查,老郑发现当事人销售的馄饨在销售期间符合储存条件、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标识符合相关法规要求,进货票据、质检报告等相关资质齐全。这批次馄饨于2022年2月中旬进入超市卖场开始销售,已售出100余袋。截至目前,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仅有一例,属于个例,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运送过程中保存不当、外力挤压导致。超市负责人向消费者道歉,并予以赔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消费者对老郑十分感谢。
  “解决消费诉求,无论多小都不为过。”老郑说,“调解消费纠纷,不可能每件都达到双方预期,但我们用心用情的态度能得到双方理解。很多时候,消费者与商家赌的就是一口气。气消了,事情解决了,也就不投诉了。”
  离开永辉超市,老郑来到天健广场检查商户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创城创卫、阳光餐饮等情况。“因疫情暂停营业,去年我们被多位顾客投诉。今年参加了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目前实现了零投诉。”餐馆负责人张先生欣慰地对老郑说。接诉即办,市场监管人要解决消费者的诉求,同样也得体谅企业的不易。张先生表示,感谢老郑帮助调解投诉,更感谢市场监管所多次指导监督,工作更规范了,投诉量也就下来了。
  辖区一家药店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初,北京市对在药店购买“四类药品”人员实施购药新政。多亏了老郑和所里的执法人员提前介入,帮助监督检查与培训,让商户了解了疫情常态化工作要求的各项防控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很多投诉、整改不到位等情况,如何处罚?对一家小店铺,可能一次重罚就整垮了。帮助企业认识到错在哪,确保不再犯,才是目的所在。”老郑说。鉴于有些商户系初次违法,没造成危害后果并及时改正,他们还是以调解监督检查为主,处罚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帮助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真正让企业行稳致远。
  下午依旧是12345、12315系统的接件处理时间,以及对新到工单涉及当事人进行检查工作开展时间。“有些复杂的投诉,打电话说不清楚。通过微信,能查看双方提供的照片、视频、聊天记录等证据。”老郑说。近两年,老郑添加了近百名投诉人的微信,线上线下双调解。工作时间之外沟通,让调解监督执法充满温情,工作中的“疑难杂症”由老郑牵头处理。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然而老郑的工作还未结束,整理完善当日检查材料,他和同事们准备参加街道办事处夜查工作。
  18时30分,走上城区大街小巷,老郑和同事跟随清源街道安全科同志对彩虹新城底商开展夜查,主要对该区域内商户的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创城创卫、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当天共计检查商户20家,发现未对进入顾客进行测温、后厨荤菜与素菜混放等10个问题。接下来,老郑对发现问题的相关主体进行约谈、要求其携带相关材料接受处理。
  从早到晚,从消费者到商户,从商超到市场,从药店到复工企业;保质量,保价格,保安全,保供应,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百姓日常生活……老郑的脚步从未停歇。

□张媛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