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18年扎根服务窗口 立足岗位践初心

——记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云南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处一级主任科员杜金凤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2-05-26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云南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处一级主任科员杜金凤最喜欢的一句话。
  自2004年8月经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至原云南省知识产权局,再到机构改革整合至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杜金凤在服务窗口一干就是18年。18年如一日,她始终做到面带微笑接待群众,满腔热情付与工作。扎根窗口一线,她勤奋好学、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得到领导、同事及广大服务对象的认可与好评。

坚守缘于热爱
  服务窗口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然而杜金凤在多年坚守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她耐心解答申请人的每一个问题,从不因申请人不懂流程而轻视或不耐烦。她认真地将申请人在办理专利事务材料中存在的缺陷用铅笔一一划出并标注修改示范,避免申请人因理解有误而来回奔波。她还自学专利申请附图所需的裁剪和编辑技能,通过演示和引导,帮助申请人提交专利电子申请文件……
  在一些人眼中,窗口工作相对单一,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缺少干事业的成就感,但杜金凤一干就是18年,因为她热爱这份工作。
  在窗口工作,不被理解是常有的事。2005年的一天早上,她接到专利申请人胡某的电话:“我已经缴纳了专利费用,为什么专利权丧失了?你们是不是贪污了我缴纳的钱?我要举报你们!”刚到窗口工作不久的杜金凤一脸懵圈,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她迅速平复了一下心情,先安抚胡某,表示会马上查明原因,并承诺:“如果是我们的责任,绝不推脱!”放下电话,她立即调取胡某当时缴费现场填写的清单,仔细核对,发现未出任何差错。她马上打电话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查找原因,发现胡某的发明专利已经维持了16年,但其间曾少交200元滞纳金,导致专利权的终止。
  找到原因后,杜金凤立即给胡某回电话,耐心解释专利缴费的流程,并指导和帮助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办理有关手续。重新得到专利权的胡某十分激动,亲自跑到服务窗口当面道歉。
  一份平凡的坚守缘于对服务工作的热爱,当责任感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她必定全力以赴,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有人曾经跟她说:“你老在窗口干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怎么也不要求轮岗?”她坦然地回答:“我也想轮岗,但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自有道理。只要还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会守护好政府对外服务窗口的形象,履行好服务职责。”

扎实学习强本领
  杜金凤的桌上常放着三本书——《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
  她说:“知识产权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我们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以及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她一有时间就翻阅这些书籍,通过学习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为做好专利咨询服务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从不敷衍,而是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或向专家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人员咨询,力求弄懂弄通,给申请人一个准确的答复。
  为做好国外专利资助审核,她工作之余见缝插针,自学欧洲及美国、日本等国外专利审批制度,所经手的每一件国外专利资助申请项目均准确无误,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在云南创新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2021年8月,专利申请人董大爷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查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补正申请材料。他自己尝试补正过一次,后因不符合要求被退回。眼看补正期限只剩两天了,他非常着急,无奈之下只好到窗口求助。
  按照规定,补正内容不属于窗口服务范畴。看着董大爷焦急的神情,杜金凤没有推脱。她仔细浏览申请材料中需要补正的内容,发现文件中图片尺寸和色彩不符合要求,就一张图片一张图片进行修正。两个半小时过去了,20余张图片经过处理后终于上传成功。看着董大爷开心的样子,杜金凤也长舒了一口气。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有一件事情,至今令杜金凤难以忘怀,甚至有一丝内疚。
  为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质量,她打算报名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挂职学习半年。可家中女儿尚小,爱人经常要上夜班。一方面需要学习和提高,一方面还要照顾家里,她陷入两难境地。她爱人了解情况后,表示坚决支持她的工作,克服困难照顾家里,让她放心去学习。
  后来,杜金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系统学习专利审批流程的相关业务知识,大量家务只好放下,至今想起仍感内疚。

扎根基层永不悔
  原云南省知识产权局出纳、专利局昆明代办处专利申请受理、专利费用减缴备案审批、专利费用收缴、专利电子申请推广、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许可合同备案、专利法律状态证明出具……
  18年来,杜金凤换了多少个窗口岗位,她自己可能一下子也说不全。但是她无论在哪个窗口岗位,都是“零差错”“零投诉”。
  “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都累积成了事业前进的正能量。随着接触到的工作越来越多,对服务工作的体会也愈加深刻,凝结为八个字:责任、真诚、奉献、创新。”杜金凤说。在多年的窗口工作中,她将这八个字化为对办事群众的认真负责,化为对业务工作的积极探索。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电子申请推广过程中,她率先建议在服务窗口设立电子申请体验区,并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号注册专利电子申请用户,摸索学习电子申请系统的使用,熟悉后在服务大厅向专利申请人和专利代理机构人员讲解,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手把手指导。
  经过宣传引导及省局的资金支持,云南省专利电子申请率从2012年底的37%稳步提升至90%以上,2014年至2017年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普及专利知识,提高企业运用能力,杜金凤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深入云南省州市、园区开展宣讲培训活动,进企业帮助解决生产和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困难和问题,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5年以来,杜金凤先后深入云南省十几个州市近50个县(市区),面向基层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及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及政策宣讲,深入企业进行高价值发明专利挖掘及知识产权业务指导,6年来开展培训近70余场,服务3000余人次。
  连续开展基层培训那段时间,杜金凤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是每天换一个县。有的地方道路弯曲危险,但为了赶课,她不辞辛苦。到了地方,还要针对各县的实际情况,反复修改完善课件到深夜。这样虽然苦了自己,但想到市场主体能够熟知和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让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她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杜金凤说:“我的使命是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为新时代知识产权建设助力,为企业和群众服好务!”

□本报记者 刘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