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2-07-13
本报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工作。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指导,全力推动打造区域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提出,鼓励各地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工作协同,打造区域知识产权高地,服务国家区域战略。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提出,要继续深化十二省市、华北五省(区市)、晋冀鲁豫十八市等跨地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加强跨地区跨部门执法交流。
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加强跨区域行政保护协作,努力推动构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日前,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四川、湖北、浙江、安徽等十二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活动在山东青岛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主要负责同志到会指导并表示,加强跨区域行政保护协作是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十二省市持续推动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对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提升区域乃至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十二省市要持续优化和有效利用行政保护协作平台,不断深化行政保护协作,推动十二省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要优化工作机制,建设高效联动、深度融合的保护协作平台,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强大合力;加大区域保护协同办案力度,把协作机制转化为办案生产力,推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协同发展;拓宽区域保护协作领域范围,努力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行政保护协作大格局,打造全国跨区域行政保护协作示范区、新高地。
前不久,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黄河生态经济带九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活动在山东济南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有关负责同志在活动中表示,黄河流域九省(区)横贯东中西部三大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文化根基深厚,地理标志资源丰富。建立黄河流域九省(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对于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效能,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发挥保护协作机制优势,立足黄河流域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为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有力知识产权服务和支撑。要持续优化保护协作机制,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强大合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共治共享格局。要不断创新保护协作模式,推动协作深度融合,打造保护协作示范样板。
据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工作有关决策部署,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指导,持续健全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机制,推动打造更多区域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崔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