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2-09-15
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授牌仪式。
渤海之滨,黄海之畔,华夏母亲河黄河入海之处,有一片中华文化的沃土、红色精神的高地。古有孔子杏坛讲学,今有沂蒙山小调经久传唱。这里,便是坐落着五岳之首泰山的山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赴山东考察调研,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赋予山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光荣使命。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齐鲁儿女踔厉奋发、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努力把总书记为山东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变为美好现实。
如今,山东省市场主体达1378.8万户。山东不仅是食品、药品大省,食品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位,也是工业产品大省,是全国唯一 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工业种类最为齐全的省份,还是知识产权大省、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省。
市场繁荣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监管为民,认真履职尽责,勠力同心抓改革促发展、强监管守底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全部完成!”今年5月25日23时,在山东省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窗口,一直忙碌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处副处长王长飞兴奋地说。此时,连续加班的同志们长舒一口气,在场的企业经理田先生连声致谢。
原来,田先生所在公司的243家分支机构需要办理变更登记,但由于业务的特殊性,需要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在登记注册系统中予以相应支持。市局及时向省局、总局作了汇报。总局肯定济南市局在服务企业方面作出的努力,定于5月25日16时至24时对其登记注册工作开放特事特办“绿色通道”。最终,经过争分夺秒地加班加点,该公司所有分支机构变更登记业务顺利办完。
这只是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为群众办实事、全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尽心尽力为企业营造良好准入准营环境,亮点频现。
为优化企业开办服务,该局开展企业开办领域“揭榜挂帅”活动,梳理出提升企业开户透明度等37项重点改革任务,由市县“揭榜”,全省共有16个市34个县(市区)参与活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全面推开企业营业执照与许可证件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三联办理”;“一业一证”改革由20个行业增加到50个,在全国率先实现2个以上行政许可事项行业全覆盖;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广泛应用,完成与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等204个省级业务系统对接;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水平。
让市场主体进得来也退得出,是保证市场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简易注销改革全省试点。2021年,经总局批准,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公告时间由45天缩减至20天,并在此基础上,于2022年1月实现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省共办结企业简易注销27.8万户,占同期注销总数的65.2%。
为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实现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2021年12月30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山东省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巩固提升“一次办好”“一链办理”“一业一证”等改革经验,将企业从注册开办到清算退出全过程涉及的15项关联性强、高频发生的事项进行系统集成,实现涉企事项集成化、场景化服务,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决守牢“四大安全”底线
“‘山东食链’应用系统可以在销售环节、使用环节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广大业户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熟练运用该系统,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今年7月28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市场监管局大王市场监管所新建成的食安课堂培训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认真为镇网格员及企业人员讲解“山东食链”App使用知识。
根据山东省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若干措施》工作安排,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开发建设全省食用农产品和食品信息化追溯平台“山东食链”并全面推广使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山东省食品生产企业“山东食链”注册率达100%,在营食品销售者注册率达99.97%。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把“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作为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全省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91.4万户,发现并整改风险隐患19.3万个。在总局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山东省连续8年获得A级;药品安全工作在国家药监局2021年考核评价中获得A级。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同属“四大安全”之一。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将日用及纺织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机械及安防、电工及材料、轻工产品、电子电器、食品相关产品等8类168种产品,列入2022年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不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全省组织监督抽查6019家企业9541批次产品,检出不合格产品351批次,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者严格依法处置。针对重点产品、特殊人群、重点领域,开展重点工业产品排查治理、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监管“护农”等专项行动,坚决守牢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为加强监管,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创新设立10个重点产品省级风险监测点,对质量问题早预警、早处置。同时,该局加大成品油、日用消费品等重点产品监管力度,开展燃气软管、调压器等配件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平稳。
检验压力容器6000余台次、压力管道10万余米,发现重大缺陷130余次,发现3台球罐50多处裂纹,及时消除多起安全事故隐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这是山东省淄博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共青团淄博市委“百年青年先锋”团干部姚新宽近年来在特种设备检验战线上交出的成绩单。在众多像姚新宽一样的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形势良好。截至目前,山东省160万台特种设备、124条长输油气管道、3.2万公里工业压力管道、1120万只气瓶,全部实现信息化监管;特种设备实现100%“应登尽登”“应检尽检”,电梯100%纳入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公共聚集场所电梯责任保险投保率达100%。
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努力的方向。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该局多措并举,取得积极成效。
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2021年山东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主办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并将之确定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常设性会议。经总局批准,山东省今年还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改革试点。围绕全省“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山东省征集省级标准化战略性项目等,着力构建创新技术向先进标准转化的研发平台。与此同时,开展全省标准助企专项活动、计量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活动,更好支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需求。
持续加强质量强省建设。该局牵头制定《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连续五年制定年度全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主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围绕质量攻坚,扎实开展质量提升十大行动,“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山东省产品、服务、区域质量水平。全省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2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率先实现省内全域推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青岛、烟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在国家对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山东连续两年获得A级等次。青岛市黄岛区、威海市先后获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通报表彰。
大力推进“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建设。该局新推出高端品牌培育企业480家,总数达1360家;批准创建基地150个、龙头骨干企业241家,推进区域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攀升,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全省46个山东品牌入选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制定并印发“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进方案、评价管理办法、企业自我声明管理办法、形象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动态管理办法、“4+1”品牌体系评价细则等配套执行性文件,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好品山东”培育工程,遴选产生223个制造业、农产品、消费品类“好品山东”品牌,获得消费者一致好评。4月份,“好品山东”品牌获山东省改革品牌表彰。
此外,该局聚焦“稳中求进”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7条措施,被列入省政府政策措施清单;安排1亿元资金,对高价值专利培育、管理、服务、创新等分档给予奖补;分别培育国家级、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家、7家,指导健全地理标志保护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推进“放心消费”全域创建,全省参与“放心消费”创建的市场主体达682万户,基本实现“应创尽创”,实行线下无理由退货的实体店发展到30.9万家。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落实市场监管总局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强监管、优服务、提质量、保安全”为基本目标,聚焦提升安全水平,着力守牢进口集装箱疫情防控、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五条底线”;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强省、标准化创新发展“三条高线”;聚焦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秩序、服务发展“三大环境”;聚焦市场监管动力变革,着力夯实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社会共治“三大支撑”,全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邵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