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在祖国最北方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2-12-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大部署,为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是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重要制度成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地处祖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各级食安办闻令而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通过担当履职、合力攻坚,为全面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不折不扣强化政治担当。地委行署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工作推进、领导责任、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运行机制,地委常委会、行署常务会专题研究,将其列入行署督查室重点督查内容。行署食安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大兴安岭“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忠诚誓言融入到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当中。全区各级干部深化对建立健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形成责任全覆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千方百计完善工作机制。迅速成立以行署食安委副主任、行署副专员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并设4个专项工作组。先后组织召开全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动员会及推进会,组织专班学习研讨,进一步学深悟透国家、省食安办主任会议精神。统筹研究解决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中的重要问题,紧盯摸底排查、干部确认、三张清单等主要工作目标,层层传导压力,将工作分层分级落实到具体人,做到“任务清、目标明、责任实”。
  严中有细做好工作指导。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和督查方案,对摸底打基础提出严格要求,结合前期摸底调查中A、B两级主体数量较少、C、D级主体数量过多的情况,研讨修订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包保等级标准,指导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对C、D级餐饮企业分级进行动态调整。采取“提级管理、扩大包保干部范围”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各层级包保任务不平衡现象。建立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推进工作落实时间表,下发工作导图,明确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对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级梳理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编制印发“两个责任”工作手册、发放“明白卡”,方便包保干部“照单履职”,实现“一册在手、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查就清”。
  尽心尽责规范入企督查。实行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推进“日报制”动态管理,地、县(市、区)局、基层监管所三级联动,及时汇总梳理更新包保干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变更等情况,及时筛除停业未注销等异常主体信息。采取实地督查、会议调度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跟踪整改。充分借鉴全国各省市先进经验,在“管什么”以及“怎么管”方面,做到与“守查保”等专项行动的深度融合。督促企业配齐食品安全总监或食品安全员,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持续细化包保台账、完善包保档案,用好层级签状、逐级督查等手段,切实打通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将责任落实至“最小工作单元”。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地区行署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