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读往来 > 

被点燃 去发光 在路上

——谈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一次获奖经历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1-31

  2022年是我最忙碌的一年,也是我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一年。
  最大的感触,就是“逼了自己一把”;最大的收获,就是新闻业务有了较大的提升;最大的亮点,就是撰写的新闻评论作品《如此“进口”食品如何“进口”》,获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三等奖。
  这是我的新闻评论作品第一次获奖,开心之余,感触颇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被点燃
  之前,我在报社的主要工作是维护网络正常运行,后来做网站编辑,目前是网站编辑和新媒体编辑“一肩挑”。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2021年11月,新媒体中心计划开设一个新闻评论栏目,并请小伙伴们都加入“评论小组”写评论。当时大家心里没底,因为都没写过评论。新媒体中心主任周山打下包票:“有我,你们怕什么?我负责给大家修改!”就此,评论栏目《就市说事》开张。
  刚开始,我的评论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心中颇为过意不去。怎么办?一是认真看看改了什么地方,怎么改的?二是多看优秀新闻评论作品,逼着自己“找感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言不虚。渐渐地,看到合适的题材,不动笔写篇评论,我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知道,自己被“点燃”了,也真正地“燃烧”了起来。“点燃”我的,是发自内心的想在新闻业务上有所进步,想在人到中年时再有所成长,也有主任的那句“别被评论吓住,别先认为自己干不了,先干起来再说”。

去发光
  说完了“因”,再谈下“果”。
  2022年4月5日晚,我看到一则新闻,云南昆明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坊的工人们竟然用嘴剥蚕豆皮,直到执法人员严厉制止,工人们方才“住嘴”。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恶心”,又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评论素材,便连夜整理素材,多方核实信源是否可靠。
  写作过程中,我查询了视频“无骨鸡爪脱骨老太太”,以及“土坑酸菜”“大叔踩菜”“少女踩曲”等相关素材。
  评论的特点之一,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于是,我仔细阅读《食品安全法》有关条款,尽量做到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对策。
  标题是“文眼”。稿件反复修改后,已近凌晨。第二天,我早早地赶到单位,精心制作了7个标题。小伙伴们到办公室后,我们优中选优,最终选定《如此“进口”食品让消费者如何“进口”》作为标题,当天在中国市场监管报微信公众号刊发。
  稿件发布后,澎湃新闻、新浪网等多家网络媒体予以转载,社会反响良好,全网阅读量达40余万。要闻部编辑李翔老师看到后,与我反复沟通,对标题做了精简,并对正文做了润色、调整,使稿件更加完善和成熟,刊发在2022年4月9日2版。
  再后来,经推选,这篇作品被报社作为申报作品,参加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最终获评经济新闻奖三等奖。
  这个奖项,有些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凝结了十几位领导和同事的心血。尽管这只是一点星火、一点微光,但它让我更有信心、有勇气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路上
  总感觉,文字的事,是大事。因为我总担心由于自己的学识太浅、认知不足,写出的稿件会局限受众的思维,对不起大家因阅读我的稿件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担心,作为初学者的我写出的评论,是否失去评论作品应有的清新和锐利、顺畅和鲜明。
  好在,到现在为止,我接到同事和读者的反馈,都是鼓励和指点,才让我稍稍心安。平时,对关心和支持我的所有人,总想发自肺腑地说声“谢谢”,但往往是话到嘴边却又难以启齿。在此,真诚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所有的鼓励与帮助,期待更多的批评与鞭策。
  为了不负嘱托与责任,不负时光与期待,我拼命地工作、学习,不断地输入知识,目的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底蕴和底气,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水平。令我欣慰的是,一段时间下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写评论也是一样,因立场和视角而异,言人人殊。在这方面,我对自己的期待,是通过新闻评论“有建设性地去推动”。
  从被“点燃”到学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点点微光,我知道,我一直在路上。有热情去阅读,有意识去观察,有力量去思考,有冲动去写作,将是我一辈子的事。

□徐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