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做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

——从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发展变化看质量强国推进历程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2-09

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又一份纲领性文件。
  早在2012年,国务院即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强调“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并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两份重要文件一以贯之,强调“建设质量强国”,要求在未来几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多年来,本报记者聚力关注质量强国建设领域,采写了大量相关报道。值此《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发布之际,本报记者认真学习纲要,同时结合多年采访报道经验,写作了一组“记者述评”,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点点滴滴。期待各地在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中,久久为功,佳音频传。

  仿佛一声春雷,在杲杲暖阳、百花含苞欲放的季节炸响。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描绘出到2025年的质量强国发展蓝图: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注意到,这份文件中提出了一个“数字目标”,即到2025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怎么来的?它意味着什么?


  业界有句名言,叫“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市场,一流企业做标准”。换句话说,没有标准,发展就缺少规划,自然谈不上高质量。
  质量发展水平如何细化明确呢?20年前,这是一个困扰市场也困扰相关管理部门的问题。一些地方对经济发展的速度看得比较重,但忽视了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的却是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
  这样的发展模式是畸形的,必须纠正,找到一条正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条路是什么?是科学有效地制定和调整竞争战略的综合评价体系。换言之,需要编制一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200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向原国家计委提出把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指出:“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质量是很重要的指标。如何衡量?怎么反映?现在确实缺依据。”他提出“要抓紧研究”。
  曾培炎的提议,拉开了我国宏观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研究的序幕。2002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立项,着手部署研究开发。
  几年后,相关研究单位推出了课题成果。
  2006年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这是我国第一次用系统化的数据来评测国家宏观质量水平和质量发展能力。
  2007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要求“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当年1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发布2006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该课题逐步走向成熟。
  从以上时间线可以看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研制,是应发展而生,应科学规划而生。它的推出,使质量强国一步步走上“数字化轨道”。


  那么,何谓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用于反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动态性经济技术指标,包括“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二级指标,另有6个三级指标和12个统计指标。“质量水平”反映质量发展的当前状况,“发展能力”则反映质量发展的持续能力。
  速度是战略问题,质量更是战略问题。没有质量的速度,只能是无根之木;而没有速度的质量,也只是蜗牛前行。既重速度,也重质量,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党中央高瞻远瞩。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大会报告中9次提到“质量”,并明确提出“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我国由此开启全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质量时代”。
  同样是在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强调“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并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
  此时,我国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什么水平呢?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3.14,比2012年提高了0.08,其中,有11个行业的竞争力指数超过84;北京、上海和天津高于90,但青海、新疆和西藏均不足80,其余地区的数值大都在80上下。
  这些数据来自对全国32万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数据表明,我国东部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较高,达到“高质量竞争力”;浙江、安徽等中部地区进入“中等质量竞争力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则处于“欠竞争力发展阶段”。
  从2013年和2012年的总体数据来看,一年的进步只有0.08。这说明,这一数据的增长,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2013年,首届中国质量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4年,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举办。从这一年开始,我国持续以国家名义召开质量大会,谱写了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各地越来越明确,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较强,经济发展后劲才会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越提高,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支撑。全国各地,都在为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助力质量强国建设而加快步伐。
  上海,中国质量发展的领军城市。“上海质量”,即使上一辈人也耳熟能详。上海的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还有手表、收音机等产品,都曾是全国人民的最爱。
  2019年,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该年全国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上海荣获A等,这是上海连续5次获得考核A等的优异成绩。
  这一年,上海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5.78,排名全国第一,连续11年领跑全国;上海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6.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8个百分点;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成绩背后,是上海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持之以恒的付出。目前,上海质量已经成为一张享誉全球的城市名片。
  大城市在快步前行,中等城市呢?
  2020年,长沙市以标准建设推动质量发展,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地方标准504项,占全省73%,获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2个,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0项,完成极端量、在线量等测量方法开发258项,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换版,有效认证证书达24191张。
  保定市2021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9.53,同比上升0.72,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
  西部地区也在进步。2021年,四川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5.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全国第11名。
  尽管如此,四川仍然面临制造业高端突破能力不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不强、制造业质量保障能力不足、制造业质量基础支撑能力偏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些中部省份同样必须解决的问题。
  今天,《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这是一个全国的平均数,需要先进带后进、东部带西部,共同发展,全面提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记者相信,《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再一次吹响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号角。3年以后,必将花开朵朵,春色满园。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必将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本报记者 喻山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