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河北:扫黄打非经验介绍

发布时间:2023-02-14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和当地“扫黄打非”办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第三十五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与市场监管工作相结合,配合相关部门整治电商平台销售非法出版物,对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问题等予以专项治理,持续净化网上网下文化环境,各项“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本报特摘编部分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的工作成果,供相关单位借鉴。◎河北
  2022年,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省“扫黄打非”办的部署,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高效履行市场监管工作职能,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专题研究部署,提出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压紧责任,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强化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有力打击有害出版物和辅导读物非法出版传播活动,切实维护国家政治、经济、信息和文化安全。
  紧盯网络平台,开展专项监测。加强对网上电商平台底数摸排,充分运用“网络交易监测监管五级贯通系统”和“河北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等网络信息系统,围绕市场监管部门职责,采取技术手段,持续开展网络交易违法信息监测,约谈相关网店经营者,强化对网络售书平台的巡查监测,全面清理非法网店及非法出版物。
  加强广告市场专项整治。扎实做好对城市主干道、地标建筑、购物中心、交通场站等重要区域以及地铁、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户外广告位、广告牌的排查工作,并对悬挂的条幅、标语等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先后开展“2022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2022年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借重大活动从事违法违规商业广告宣传工作”等多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擅自借国家重大活动开展广告宣传行为,危害意识形态安全、妨碍社会安定的商业广告宣传行为,违背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商业广告宣传行为,严肃清理整治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以及低俗、媚俗、庸俗的违法广告,营造风清气正的广告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全系统共查办各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997件、罚没款1837.39万元,曝光典型案例11件。
  扎实开展“净空2022”百日行动。为保障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与北京市、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净空2022”百日专项行动,与省公安厅、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开展“黑广播”“伪基站”专项行动,依法打击“黑广播”,全面清理“灰广播”,规范整治平台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深挖违法广告主体线索。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188人次,检查经营无线电类经营户4379家,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