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河池金城江:小摊位点燃“烟火气”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3-15

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指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在此背景下,推动“夜经济”加快复苏、实现更好发展,可谓正当其时。近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因地制宜,采取激励政策和有效措施,让“夜经济”绽放新光彩,推动经济稳步复苏,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本版今日刊发来自广西河池和江西宜春两地发展“夜经济”的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讯(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覃裕镔 吴春回)3月11日,当夜幕降临之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融天地商业广场门口,烧烤、臭豆腐、螺蛳粉……各类夜市摊位一字排开,热闹开张,出摊的摊主们按照城管部门划定的指定区域,有序摆放。不一会儿,各摊位前就人头攒动,“烟火气”弥漫,城市“热值”迅速回归。
  20时许,一家臭豆腐摊位前,顾客们排起长队,灶台上油锅里热油翻滚着,热气腾腾的臭豆腐翻腾着。摊主覃先生整理好案板,手脚麻利地忙起来。“叮叮当当”声中,属于他的幸福夜晚拉开帷幕。
  “几年疫情,我们都咬牙挺过来了。以前这里只有两三家摊位,现在情况好转,逛夜市的人越来越多,摊位也开始变多了!”覃先生一边翻转着油锅里的臭豆腐,一边说道。
  “我和朋友经常来这一带吃宵夜,又便宜又方便,想吃的转个身就能买到。”正在排队的市民莫女士告诉记者。
  21时,金城江区的白马步行街上灯火通明,客流更密。商贩们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彼此交织,十分热闹。
  “这条裙子是新款,这几天穿,刚好合适。”摊主韦贵芳正在招呼一位客人。
  “我每天晚上七八点出摊,十一点左右收摊。一个月下来,能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韦贵芳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城市烟火气逐渐回归,小摊位的活力也在慢慢复苏。有关部门的人性化举措,就如同润滑剂,让位于城市经济“毛细血管”端的小摊点循环更为顺畅。
  前不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出台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等十二条措施,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其中对如何支持小摊小店发展作了详细规定,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贯彻落实。
  “经济大环境变好了,加上政府的关爱和扶持,今年我对自己小摊位的发展更有信心!”韦贵芳高兴地说。如今,在白马步行街这类人流量大的地方出摊,办理手续十分简便,监管部门为摊主们提供了许多便利,让大家节省了很多成本。
  河池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洪泽介绍,目前,河池市共划定了19个无须办理证照的便民经营场所。经营者们在指定地方和规定时间内,无须办理证照即可经营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利用个人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服务。
  记者看到,在这些便民经营场所,河池市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设置有明显标识牌,公示了相关管理制度,并派出现场管理人员巡视、规范,为经营者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和空间,营造规范便利的经营环境。
  一个个小摊位,演奏着经济复苏的“协作曲”;一缕缕“烟火气”,映衬着个体经营群体的“小幸福”。